⒈ 中國古代以文學供奉宮廷的官署。長官為掌院學士,屬官有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統(tǒng)稱翰林。
英the Imperial Academy;
⒈ 官署名。 唐 初置,本為各種文藝技術內(nèi)廷供奉之處。 宋 代猶以翰林院勾當官總領天文、書藝、圖畫、醫(yī)官四局,以至御廚茶酒亦有翰林之稱。至于翰林學士供職之所,在 唐 為學士院,至 宋 始稱翰林學士院。 元 代稱翰林兼國史院。 明 將著作、修史、圖書等事務并歸翰林院,成為外朝官署。 清 沿 明 制,翰林院掌編修國史及草擬制誥等,其長官為掌院學士。
⒈ 始于唐代,為待詔之所。宋設翰林學士院,職掌在內(nèi)朝起草詔旨;此外在內(nèi)侍省下設翰林院。明改學士院為翰林院,掌秘書著作。清代沿之。
英語Imperial Hanlin Academy, lasting from Tang dynasty until 1911
德語Hanlin-Akademie (S)?
法語Académie Hanli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