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雉的別稱。古代常用作冕服上的畫飾。
⒉ 帶鉤。
⒈ 雉的別稱。古代常用作冕服上的畫飾。按,鷩即雉。
引《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huì)?!?br />孔 傳:“華,象草華;蟲,雉也。”
孔穎達(dá) 疏:“草木雖皆有華,而草華為美……雉五色,象草華也。 《月令》五時(shí)皆云其蟲,蟲是鳥獸之摠名也。”
唐 楊炯 《公卿以下冕服議》:“華蟲者,雉也,雉身被五彩,象圣王體兼文明也。”
宋 陳師道 《觀兗文忠公家六一堂圖書》詩:“廟器刻科斗,寳樽蟠華蟲。”
章炳麟 《訄書·訂禮俗》:“夫鷩者,質(zhì)言則曰鵔鸃,文言則曰華蟲,蓋古無鷩名也?!?/span>
⒉ 帶鉤。
引三國 魏 繆襲 《尤射·華蟲》:“我賚以華蟲,報(bào)我 趾澤 之履?!?br />注:“華蟲,帶鉤也?!?/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qǐng)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hào)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