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水經(jīng)注·河水一》引《述征記》:“盟津、河津恒濁,方江為狹,比淮·濟為闊,寒則冰厚數(shù)丈。冰始合,車馬不敢過,要須狐行,云此物善聽,冰下無水乃過,人見狐行方渡?!?/p>
⒈ 后因以“狐聽之聲”指冰下流水之聲。
引《水經(jīng)注·河水一》引《述征記》:“盟津、河津 恆濁,方 江 為狹,比 淮 濟 為闊,寒則冰厚數(shù)丈。冰始合,車馬不敢過,要須狐行,云此物善聽,冰下無水乃過,人見狐行方渡?!?br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狐之為獸,又多猜疑,故聽 河 冰無流水聲,然后敢渡?!?br />唐 林滋 《陽冰賦》:“別浦宵凝,狐聽之聲乍絶;迴汀曉合,蟲疑之質俄生。”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