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佛教語。指“三無漏法”,即防非止惡、息慮靜緣、破惑證真。
⒈ 佛教語。指“三無漏法”,即防非止惡、息慮靜緣、破惑證真。
引《壇經(jīng)·般若品》:“變?nèi)緸榻涠ɑ?。?br />《五燈會元·章敬暉禪師法嗣·薦福弘辯禪師》:“帝曰:‘云何名戒?’對曰:‘防非止惡謂之戒?!墼唬骸坪螢槎ǎ俊瘜υ唬骸婢?,心不隨緣名定。’帝曰:‘云何為慧?’對曰:‘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br />宋 蘇軾 《贈虔州術(shù)士謝晉臣》詩:“死后人傳戒定慧,生時宿直斗牛箕。”
范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種。戒如捉賊(煩惱),定如縛賊,慧如殺賊。因此學(xué)佛首先要守戒律。”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