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謂對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執(zhí)行。封建時代處決死囚多在秋后,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處決,故謂。
⒈ 謂對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執(zhí)行。封建時代處決死囚多在秋后,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處決,故謂。
引《醒世恒言·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準律:殺一家非死罪三人者,斬加等,決不待時。”
《明史·刑法志一》:“強盜肆行劫殺,按贜擬辟,決不待時?!?br />《清史稿·刑法志二》:“斬、絞,同是死刑。然自 漢 以來,有秋后決囚之制。 《唐律》除犯惡逆以上及奴婢、部曲殺主者,從立春至秋分不得奏決死刑。 明 弘治 十年奏定真犯死罪決不待時者,凌遲十二條,斬三十七條,絞十二條;真犯死罪秋后處決者,斬一百條,絞八十六條?!?/span>
⒈ 舊時對已判死刑的重刑犯,不待秋后而立即執(zhí)行。
引《明史·卷九三·刑法志一》:「強盜肆行劫殺,按贓擬辟,決不待時?!?br />《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準律:殺一家非死罪三人者,斬加等,決不待時。」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