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習(xí)俗,每逢夏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國·魏以后定為夏歷三月初三日),人們于水邊相聚宴飲,認(rèn)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環(huán)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稱為“流觴曲水”。亦作:流杯曲水。
⒈ 古代習(xí)俗,每逢夏歷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國 魏 以后定為夏歷三月初三日),人們于水邊相聚宴飲,認(rèn)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環(huán)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稱為“流觴曲水”。
引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宋 蘇軾 《和王勝之》之二:“流觴曲水無多日,更作新詩繼永和?!?br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流觴曲水,不但仿古人馀韻,而且有趣?!?br />亦作“流杯曲水”。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br />亦省作“流觴”。 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br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巨石鎮(zhèn)其中流,平濶如臺,其上可布席而坐,其下可流觴?!?br />朱自清 《潭柘寺戒壇寺》:“只是流觴亭雅得那樣俗,在石地上楞刻著蚯蚓般的槽;那樣流觴,怕只有孩子們愿意干。”
⒈ 古人依修禊的習(xí)俗,在每年陰歷的三月三日,在水邊盥洗,借以驅(qū)邪。后來參加者坐在曲折環(huán)繞的水流旁,在上游放酒杯,任它順?biāo)飨?,停在何處,則由某人取酒杯而飲。
引晉·王羲之〈蘭亭詩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