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東西掉在路上沒有人拾去據(jù)為己有,形容大治之世。
例路不拾遺,國無獄訟。——漢·賈誼《先醒》
英lost articles are always returned; no one picks up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time;
⒈ 謂東西掉在路上,人們不會撿起據(jù)為己有。形容社會風(fēng)尚好。
引漢 賈誼 《新書·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遺,國無獄訟。”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丁壯之人,不識兵器。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br />《三國演義》第八七回:“兩 川 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br />亦作“路無拾遺”。 《孔子家語·相魯》:“長幼異食,彊弱異任,男女別涂,路無拾遺?!?/span>
⒈ 路人看見道路上的失物而不會據(jù)為己有。形容社會風(fēng)氣良好。也作「道不拾遺」、「路無拾遺」。
引《三國演義·第八七回》:「兩川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老殘游記·第三回》:「因為他辦強盜辦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