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后因以“廬山真面目”比喻一件事物的真相或一個(gè)人的本來面目。
英what Lushan Mountain really looks——the truth about a person or a matter; one's true character as the real face of Lushan Mountain;
⒈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
引廬山 、山名,位于 江西 九江市 南。語出 宋 蘇軾 《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 廬山 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br />亦作“廬山面目”。 清 奚又溥 《<徐霞客游記>序》:“﹝ 李翁 ﹞痛遺文缺殘,訪得于 義興 之故家,涂抹刪改,非復(fù)廬山面目?!?br />清 段雪亭 《<聊齋志異>遺稿例言》:“茍非自作聰明,即欲省其鉛槧,致令廬山面目,漸失其真。”
又作“廬山真面”。 清 楊倫 《<杜詩鏡銓>序》:“今之 杜 詩,汩於謬解,多有詩義本明,因解而晦,所謂萬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霧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見廬山真面?!?/span>
⒈ 廬山三面臨水,煙云彌漫,千巖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以窺得全面真貌。語出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總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比喻不易窺知真相的事物。也作「廬山面目」。
引《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xì)細(xì)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