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比喻答非所問或事物兩下不相合。
⒈ 比喻答非所問或事物兩下不相合。
引《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一段話,説了個亂糟糟,驢唇不對馬嘴。”
孫犁 《秀露集·畫的夢》:“其實,那不是毛驢,而是駱駝,真是驢唇不對馬嘴?!?br />亦作“驢頭不對馬嘴”。 《西游補(bǔ)》第五回:“倘或一時問及,‘驢頭不對馬嘴’,就要弄出本色來了?!?br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陳正公 聽了這些話,驢頭不對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⒈ 比喻言語或答問不相符合。也作「驢頭不對馬嘴」。
引《兒女英雄傳·第四〇回》:「這老頭兒,這才叫個問官答花,驢唇不對馬嘴?!?/span>
近牛頭不對馬嘴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