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芒然自失”。
⒉ 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樣子。
⒈ 亦作“芒然自失”。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樣子。 《莊子·說劍》:“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
引文王 芒然自失?!?br />《列子·仲尼》:“子貢 茫然自失,歸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寢,以至骨立?!?br />宋 秦觀 《俞紫芝字序》:“童子欲語,老人引杖擊之,童子走松陰,忽然不見,還視老人,亦以亡矣!於是余茫然自失,私識其言。”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全 歐 人士,為之栗然震驚者有之,芒然自失者有之?!?/span>
⒈ 心中迷惘,若有所失的樣子。也作「芒然自失」。
例如:「乍聞父親去世的消息,她頓時茫然自失,久不能言。」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