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見“摸棱”。
⒈ 亦作“摸棱”。謂處事態(tài)度依違,不明確表示可否。見“摸稜”。
引《舊唐書·蘇味道傳》:“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br />世因稱 蘇 為“蘇摸稜”或“摸稜宰相”。摸,用同“?!保裰^“模稜兩可”,本此。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改官匪難,當別有驟進用,徑入侍從行綴矣。然反覆不常,惟畏慎作摸棱態(tài)過當,卒致身輔相。”
⒈ 比喻言語、意見或態(tài)度含糊不清。參見「摸棱兩可」條。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