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由風堆積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見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時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
英sand dune;
⒈ 在風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多呈丘狀或壟崗狀。常見于沙漠地區(qū)及河岸、海濱的沙灘上。
引《爾雅·釋丘》:“邐迤沙丘。”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她沿著起伏的沙丘走下去了。”
《人民日報》1974.12.4:“海浪似的沙丘從四方八面一直涌到城下,大風一起,飛沙翻墻而過,在城里也堆起了黃沙?!?/span>
⒉ 古地名。在今 河北省 廣宗縣 西北 大平臺。相傳 殷紂 在此廣筑苑臺,作酒池肉林,淫樂通宵; 戰(zhàn)國 趙武靈王 被圍,餓死于 沙丘宮 ; 秦始皇 巡視途中病逝于 沙丘 平臺。見《史記·殷本紀》、《趙世家》、《秦始皇本紀》。
⒈ 在風力作用下,由沙粒堆積而成的沙堆,最常見于沙漠、河岸或海邊等沙地。
例如:「沙漠地區(qū)常見一陣強風吹過,沙丘的形狀就改變了?!?/span>
英語sand dune, sandy hill
德語Düne (S)?, Sandhügel (S)?
法語dune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