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為免受災(zāi)禍苦難而逃亡在外。
英flee from a calamity;
⒉ 難民逃跑。
英seek refuge from; be a refugee;
⒈ 亦作“迯難”。逃避災(zāi)難、禍害。
引《國語·魯語下》:“子服惠伯 曰:‘ 椒 既言之矣,敢逃難乎? 椒 請從。’”
《后漢書·趙岐傳》:“岐 遂逃難四方, 江、淮、海、岱,靡所不歷?!?br />宋 王十朋 《萬府君挽詞》:“吾母昔迯難,攜孥依舅舡?!?br />明 劉基 《有感》詩之二:“焚書千古訝 嬴 秦,迯難茫茫走縉紳。”
巴金 《關(guān)于<第四病室>》:“這一家人從 南京 逃難出來,到 貴陽 已經(jīng)精疲力盡了?!?/span>
⒈ 為躲避災(zāi)難而逃往別處。
引《三國演義·第三五回》:「公不必隱諱。公今必逃難至此?!?br />《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濟川在書房里聽得外面鬧烘烘的,知道他表兄去打聽了回來,要想逃難,心中只是暗笑,說不得出來探望探望?!?/span>
近避禍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