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謂人有知恥之心,則能自我檢點而歸于正道。
⒈ 謂人有知恥之心,則能自我檢點而歸于正道。
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何晏 集解:“格,正也。”
邢昺 疏:“使民知有禮則安,失禮則恥,如此,則民有愧恥而不犯禮,且能自脩而歸正也?!?br />清 魏源 《軍儲篇一》:“天下有重典而不為酷者,懲一儆百,辟以止辟是也;有最輕之典而人莫敢犯者,有恥且格是也?!?br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諸凡國法,治人身惡之既形者,制其滋蔓之多,必先教以天條,而后齊以國法,固非不教而殺矣,亦必有恥且格爾?!?/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