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擱筆;停筆。
⒉ 謂作文或書法至著力處故作停頓。
⒈ 擱筆;停筆。
引《晉書·劉頌傳》:“而豪富者其力足憚,其貨足欲,是以官長顧勢而頓筆。”
《晉書·儒林傳·范弘之》:“舉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頓筆按氣,不敢多云?!?/span>
⒉ 謂作文或書法至著力處故作停頓。
引林紓 《書黃生札記后》:“顧但用其聲,其中無波折停蓄之態(tài),則聲亦近枵,讀之索然,故每句須用頓筆。用頓筆,則斷不流利,故有抝字、蹇字、澀字之訣?!?br />祝嘉 《論書十二絕句·附運筆淺說》:“提筆好像游絲,在空中飄著;頓筆好像獅子,在地上蹲著?!?/span>
⒈ 停筆。
引《晉書·卷九一·儒林傳·范弘之傳》:「舉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頓筆按氣,不敢多云。」
⒉ 寫字或作文到著力處必須停頓,稱為「頓筆」。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