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筆桿 | 筆桿 釋義出處 (1).筆上手拿的部分?!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七五回:“這筆桿子是竹子做的。” (2).指筆。 楊朔 《我的改造》:“搖搖筆桿子寫點東西,比起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斗爭,渺小得連肉眼都看不見?!?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五章:“我們耍筆桿子的人,迫于形勢和生活也是無可如何。” 許杰 《文字無用武之地》:“讓獅子跟在自己的后面走,你的筆桿兒打先鋒,那怕天下人不懾服!” 基本解釋 見"筆桿子"。 辭典解釋 筆桿bǐgǎ |
麟父筆 | |
筆匣 | 詞語解釋 筆匣 [ bǐ xiá ] ⒈ 筆盒。 引證解釋 ⒈ 筆盒。 |
名公大筆 | |
強筆 | |
筆底下 | 詞語解釋 筆底下 [ bǐ dǐ xia ] ⒈ 指文章的寫作。 例 他筆底下來得很快嘛!(就是說他寫文章來得快) 英 ability to write; |
潤筆 | 潤筆 潤筆,是指拿毛筆泡水這個動作,使用毛筆時通常會先用水泡一泡,把筆毛泡開、泡軟,這樣毛筆較容易吸收墨汁,寫字時會感覺比較圓潤。因此,后來“潤筆”被泛指為請人家寫文章、寫字、作畫的報酬。 基本解釋 潤筆 rnbǐ [remunerationforawriter,painterorcalligrapher]請人作詩文書畫的酬勞 特地托人到上海去,出了一塊洋錢潤筆求來的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辭典解釋 潤筆rùnbǐㄖㄨㄣˋㄅㄧˇ 隋文帝命李德林作詔書恢復(fù)鄭譯爵位,高颎乃戲譯說:「 |
良筆 | 1.良史的筆法。 基本解釋 1.良史的筆法。 |
漫筆 | |
筆順 | 詞語解釋 筆順 [ bǐ shùn ] ⒈ 漢字筆畫的書寫順序,一般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內(nèi)。 英 order of strokes observed in calligraphy; 引證解釋 ⒈ 漢字書寫時筆畫先后的順序。 引 孫犁 《秀露集·通訊六要》:“有的隨意亂草,有的不合筆順,致使編輯望而生畏?!?國語辭典 筆順 [ bǐ shùn ] ⒈ 書寫文字時,筆畫先后的順序,稱為「筆順」。 |
化筆 | 化筆 造化之筆。猶妙筆 宋 王禹偁 :“此皆某官激揚公議,啟迪宸聰,洪鈞豈有于棄材,化筆潛徵于故事?!?基本解釋 造化之筆。猶妙筆。 網(wǎng)絡(luò)解釋 化筆 造化之筆。猶妙筆 宋王禹偁:“此皆某官激揚公議,啟迪宸聰,洪鈞豈有于棄材,化筆潛徵于故事。” |
浪費筆墨 | 詞語解釋 ⒈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 |
筆圣 | 詞語解釋 筆圣 [ bǐ shèng ] ⒈ 對善書法者的美稱。 引證解釋 ⒈ 對善書法者的美稱。 南朝 齊 王僧虔 《與某書》:“然觀前世稱目,竊有疑焉。 引 崔 杜 之后,共推 張芝 仲將,謂之筆圣?!? |
一筆書 | |
堊筆 | 堊筆 堊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è bǐ ,指粉筆。 基本解釋 粉筆。 網(wǎng)絡(luò)解釋 堊筆 堊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èbǐ,指粉筆。 |
鋼筆套 | 鋼筆套 鋼筆套是一種根據(jù)鋼筆尺寸,用布或者線制作的用來裝鋼筆的袋子,可以保護鋼筆的表面不被劃傷,也可以防止墨水溢出弄臟書包。種類很多。 基本解釋 1.自來水筆的帽兒。2.自來水筆的套兒。用線結(jié)成或布縫制﹐可以掛在脖子上或衣服的扣子上。 網(wǎng)絡(luò)解釋 鋼筆套 鋼筆套是一種根據(jù)鋼筆尺寸,用布或者線制作的用來裝鋼筆的袋子,可以保護鋼筆的表面不被劃傷,也可以防止墨水溢出弄臟書包。種類很多。 |
筆譯 | 詞語解釋 筆譯 [ bǐ yì ] ⒈ 筆頭翻譯;用文字翻譯(區(qū)別于口譯) 英 written translation; 引證解釋 ⒈ 謂以文字進行翻譯。與“口譯”相對而言。 |
削筆 | |
煞筆 | |
尖筆 | 尖筆 尖筆 [stylograph]∶尖頭自來水筆,鐵筆型自來水筆 [style]∶用以在蠟板上寫字的工具,一頭尖、一頭鈍而光滑并稍大,用以抹平蠟面從而擦去所寫的字 基本解釋 尖筆 jiānbǐ (1)[stylograph]∶尖頭自來水筆,鐵筆型自來水筆 (2)[style]∶用以在蠟板上寫字的工具,一頭尖、一頭鈍而光滑并稍大,用以抹平蠟面從而擦去所寫的字 網(wǎng)絡(luò)解釋 尖筆 尖筆 [stylograph]∶尖頭自來水筆,鐵筆型自來水筆 [style]∶用以在蠟板上寫字的工具,一頭尖、一頭鈍而光滑并稍大,用以抹平蠟面從 |
戲筆 | 戲筆 戲筆,讀音xì bǐ,漢語詞語,意為隨意戲作的詩文書畫。 基本解釋 隨意戲作的詩文書畫。 網(wǎng)絡(luò)解釋 戲筆 戲筆,讀音xìbǐ,漢語詞語,意為隨意戲作的詩文書畫。 |
筆帖式 | 筆帖式 又作“筆帖黑”。為滿語“????????”(轉(zhuǎn)寫:bithesi)一詞的音譯,指清代官府中低級文書官員、執(zhí)掌部院衙門的文書檔案的官員,主要職責是抄寫、翻譯滿漢文。 基本解釋 官名。清代于各衙署設(shè)置的低級文官。掌理翻譯滿漢章奏文書。 辭典解釋 筆帖式bǐtiěshìㄅㄧˇㄊㄧㄝˇㄕˋ 職官名。譯自滿洲語。其初為文職的賜名??滴鯐r,各部院衙門皆置筆帖式,有繙譯、繕本、貼寫等名目,掌翻譯滿漢章奏文籍等事。有七品、八品、九品之 |
潤筆執(zhí)政 | 潤筆執(zhí)政 潤筆執(zhí)政,是漢語詞匯,拼音是rùn bǐ zhí zhèng ,指由翰林學士升任的執(zhí)政大臣。 基本解釋 指由翰林學士升任的執(zhí)政大臣。 網(wǎng)絡(luò)解釋 潤筆執(zhí)政 潤筆執(zhí)政,是漢語詞匯,拼音是rùnbǐzhízhèng,指由翰林學士升任的執(zhí)政大臣。 |
筆尖 | 詞語解釋 筆尖,筆尖兒 [ bǐ jiān,bǐ jiān ér ] ⒈ 筆的寫字的尖端部分。 英 pen point; pen-nib; tip of a pencil or writing brush; 引證解釋 ⒈ 筆的尖端部分。 引 元 王惲 《滕王蝶蟻圖》詩之三:“粉香金翠夢能甜,細寫春悰入筆尖?!?《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一遇作文時節(jié),舖著紙,研著墨,蘸著筆尖,颼颼聲,簌簌聲,直揮到底,好像猛雨般灑滿一紙?!?清 昭槤 《嘯亭雜錄·阿司寇》:“嘗定秋審冊,公揚筆曰:‘此可謂筆尖兒立掃千人命也。’ |
老筆 | 詞語解釋 老筆 [ lǎo bǐ ] ⒈ 老練嫻熟的筆法。 引證解釋 ⒈ 老練嫻熟的筆法。 引 唐 李白 《題上陽臺》詩:“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凡小篆喜瘦而長,竵匾之法,非老筆不能也?!?明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題沉石田臨倪畫》:“先生老筆密思,於 元鎮(zhèn) 若淡若疏者異趣耳?!?清 鄭燮 《題高鳳翰寒林雅陣圖》:“人但羨其末年老筆,不知規(guī)矩準繩自然秀異絶俗,於少時已壓倒一切矣?!? |
恭筆 | 恭筆 恭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gōng bǐ ,是指工整的筆畫。 基本解釋 工整的筆畫。 網(wǎng)絡(luò)解釋 恭筆 恭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gōngbǐ,是指工整的筆畫。 |
搖筆 | |
方筆 | 詞語解釋 方筆 [ fāng bǐ ] ⒈ 指書法上的方形筆畫。 引證解釋 ⒈ 指書法上的方形筆畫。 引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綴法》:“方用頓筆,圓用提筆……方筆便于作正書,圓筆便于作行草?!?國語辭典 方筆 [ fāng bǐ ] ⒈ 筆畫的形體之一。也就是每一筆畫在碰到下筆收筆、轉(zhuǎn)折或是頓筆等地方,都是利用回筆或是按筆頓筆,把它寫成帶有棱角的形狀使筆畫看起來方銳,而為著配合這種筆畫,在整個字的間架上,也就需要以方挺的結(jié)體來配合。 |
極筆 | 極筆 極筆謂從事文墨?!杜f唐書·馬懷素褚無量劉子玄元行沖等傳論》:“ 行沖 彷徨于極筆,官不過俗吏,寵不逮常才,非過使然,蓋此道非趨時之具也,其窮也宜哉!” 基本解釋 1.謂淋漓盡致,全部寫出。2.上等筆墨。指絕妙的文章。3.謂從事文墨。 網(wǎng)絡(luò)解釋 極筆 極筆謂從事文墨?!杜f唐書·馬懷素褚無量劉子玄元行沖等傳論》:“行沖彷徨于極筆,官不過俗吏,寵不逮常才,非過使然,蓋此道非趨時之具也,其窮也宜哉!” |
筆彩 | 詞語解釋 筆彩 [ bǐ cǎi ] ⒈ 亦作“筆采”。 ⒉ 謂文筆辭采。 ⒊ 指圖畫的光華色彩。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筆采”。 ⒉ 謂文筆辭采。 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孫盛、干寶,文勝為史,準的所擬,志乎典訓(xùn),戶牖雖異,而筆彩略同?!?⒊ 指圖畫的光華色彩。 引 唐 白居易 《游悟貞寺詩》:“粉壁有 吳 畫,筆彩依舊鮮。素屏有 褚 書,墨色如新乾。” 宋 米芾 《畫史》:“顧愷之 《維摩天女飛仙》在余家,《女史箴》橫卷在 劉有方 家,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