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 殿試,為唐、宋(金)、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廷對”。殿試由內(nèi)預擬,然后呈請皇帝選定。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qū)別等第。 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創(chuàng)制,所以是從唐開始的。殿試第一名稱為狀元。
殿試diànshì
[finalimperialexamination]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宮廷舉行,皇帝親臨主持
古時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由皇帝親自在大殿中主持。
《明史.卷七○.選舉志二》:「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xiāng)試。中式者為舉人。次年,以舉人試之京師,曰會試。中式者,天子親策于廷,曰廷試,亦曰殿試?!?br>
元代對讀書人的通稱。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他本是太學中殿試,怎想他拳頭上便死,今日個則落得長街上檢尸。」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張殿試?!?br>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