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倉 老北京俗傳正月二十三日為“小填倉”,二十五日為“大填倉”。清代,京師各大糧商米販均祭祀倉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雖不致祭,但都要買些米面、煤炭來充實自家的生活儲備。正如清·《帝京歲時紀勝》載:“當此新正節(jié)過,倉廩為虛,應復置而實之,故名其日曰填倉?!贝送?,全家人還要吃頓“□勞”。諸如薄餅卷“盒子菜”之類,亦謂之“填倉”。
填倉tiáncāng
[fillinbarn]舊俗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吃豐盛的飯食,并往糧囤里添點糧食,表示吉利
舊俗正月二十五日,糧商米販皆須致祭倉神,故鞭炮最盛。該日,家家戶戶皆宰牛羊豕肉款待客人,恣饗終日,必盡飽方去,稱為「填倉」。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填倉》:「按北京歲華記云:『二十五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饗竟日,客至苦留,必盡飽而去,謂之「填倉」』。」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