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狀 臣聞蕭生縊死,困于石顯;賈子放外,讒在絳、灌,白起賜劍于杜郵,晁錯致誅于東市,伍員絕命于吳都,斯數(shù)子者,或妒其前,或害其后。臣垂齠執(zhí)簡,累勤取官,職在機近,人事所竄,屬臣以私,無勢不絕,語臣以冤,無細不理。人情淫利,為法所禁。法禁于利,勢能害之。青蠅橫生,為臣所謗,謗臣之人,勢不在他。昔王叔、陳生爭正王廷。宣子平理,命舉其契,是非有宜,曲直有所,《春秋》嘉焉。是以書之。臣不言此,無有時、人。說臣此言,必有征要。乞蒙宣子之辨,而求王叔之對。若臣以曲聞,即刑之日,方之安駟之贈;賜劍之來,比之重賞之惠。謹以狀對。(《魏志·毛傳》。)
對答事狀,陳述案情。
《史記.卷一○一.袁盎傳》:「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見竇嬰,為言吳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對狀?!?br>《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惲召見對狀,后章上書以聞。」
訴訟者的供詞。用以對核與訴狀中所陳各詞有無出入者,稱為「對狀」。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