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慈恩寺 | 詞語解釋 慈恩寺 [ cí ēn sì ] ⒈ 唐代寺院名。舊寺在陜西長安東南曲江北,宋時已毀,僅存雁塔(大雁塔)。今寺為近代新建,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郊。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治(高宗)為太子時,就隋無漏寺舊址為母文德皇后追福所建,故名慈恩寺。唐玄奘自印度學(xué)佛歸國,曾住此從事佛經(jīng)翻譯工作達八年之久,并倡議在寺旁建雁塔,用以收藏從印度帶回的經(jīng)像。寺在全盛時有十馀院,室一千八百九十七,僧三百人。自神龍始,進士登科,皇帝均賜宴曲 |
隆福寺 | 隆福寺 (北京隆福寺)隆福寺位于東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1425年),清朝雍正九年重修。占地20000平方米,隆福寺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禪(和尚)同駐的寺院,清代成為完全的喇嘛廟。 基本解釋 隆福寺 LngfS [LongfutempleinBeijing]在北京市東城區(qū),過去每十天有四天廟會 網(wǎng)絡(luò)解釋 隆福寺(北京隆福寺) 隆福寺位于東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1425年),清朝雍正九年重修。占地20000平方米,隆福寺在明代是 |
官寺 | 官寺 (概念)官寺是寺院按監(jiān)督管理權(quán)屬劃分的一種,指由政府敕設(shè),或接受政府封賜食祿等經(jīng)濟上的援助,且由國家管理、監(jiān)督的寺院,為‘私寺’之對稱,“私寺”也稱“民寺”即民間寺院。官寺奉祀的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分別是:毗盧遮那佛即釋迦牟尼法身大日如來佛祖,兩旁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五佛,也叫五智如來。 佛教官寺最早出現(xiàn)在南北朝一 |
寺庫 | 寺觀設(shè)立的當(dāng)鋪。 基本解釋 寺觀設(shè)立的當(dāng)鋪。 辭典解釋 寺庫sìkùㄙˋㄎㄨˋ 古代寺觀兼設(shè)的當(dāng)鋪,稱為「寺庫」。 《南史.卷七○.循吏傳.甄法崇傳》:「嘗以一束苧就州長沙寺庫質(zhì)錢。」 近義詞 當(dāng)鋪,押店 |
龍井寺 | 龍井寺 (杭州龍井寺)原在浙江杭州龍井村西北落暉塢內(nèi),北宋乾祐二年(949),當(dāng)?shù)鼐用衲季壴诖私▓髧唇?jīng)院,熙寧(1068-1077)中改稱壽圣院,元豐年間(1078-1085),高僧辯才法師歸老此寺,修葺屋宇,寺院得到振興。建國后寺廢,其址改為龍井茶室。 基本解釋 寺廟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山地中。歷史悠久。寺內(nèi)有井,稱為龍井,寺因以得名。 網(wǎng)絡(luò)解釋 龍井寺(杭州龍井寺) 原在浙江杭州龍井村西北落暉塢內(nèi),北宋乾祐二年(949),當(dāng) |
靈寺 | 靈寺 靈寺指:凈土宗第一祖庭東林寺,坐落在廬山西麓,開山祖師是慧遠法師,也是蓮宗(凈土宗)始祖。 基本解釋 對寺院的敬稱。 網(wǎng)絡(luò)解釋 靈寺 靈寺指:凈土宗第一祖庭東林寺,坐落在廬山西麓,開山祖師是慧遠法師,也是蓮宗(凈土宗)始祖。 |
尼寺 | |
南山寺 | |
相國寺 | 在今河南省開封市內(nèi)。本名建國寺,北齊天保六年建。唐睿宗時改名相國寺。 基本解釋 在今河南省開封市內(nèi)。本名建國寺,北齊天保六年建。唐睿宗時改名相國寺。 |
妙應(yīng)寺白塔 | |
香山寺 | |
懷圣寺 | 詞語解釋 懷圣寺 [ huái shèng sì ] ⒈ 中國最早的清真寺之一。相傳始建于唐代,以教徒懷念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而得名。寺內(nèi)有一古塔,系唐代所建,故又稱光塔寺。殿宇均后代重建。寺在今廣州市光塔路。 引證解釋 ⒈ 中國 最早的清真寺之一。相傳始建于 唐 代,以教徒懷念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 穆罕默德 而得名。寺內(nèi)有一古塔,系 唐 代所建,故又稱光塔寺。殿宇均后代重建。寺在今 廣州市 光塔路。 |
崇圣寺 | 詞語解釋 崇圣寺 [ chóng shèng sì ] ⒈ 寺名。在云南省大理西北點蒼山東麓。寺東有千尋塔,方形,中空,密檐式建筑,十六層,高69.13米,建于南詔保和時期;南、北各有一小塔,均八角形,實心,十層,高42.19米,建于五代。故寺亦稱“三塔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引證解釋 ⒈ 寺名。在 云南省 大理 西北 點蒼山 東麓。寺東有 千尋塔,方形,中空,密檐式建筑,十六層,高69.13米,建于 南詔 保和 時期;南、北各有一小塔,均八角形,實心, |
宦寺 | 詞語解釋 宦寺 [ huàn sì ] ⒈ 即宦官?;鹿俟欧Q寺人,故云宦寺。 引證解釋 ⒈ 即宦官?;鹿俟欧Q寺人,故云宦寺。參見“宦官”。 引 《新唐書·李石傳》:“方是時,宦寺氣盛,陵暴朝廷?!?宋 陸游 《冬日讀白集作古風(fēng)》詩:“漢 禍?zhǔn)纪馄荩?唐 亂基宦寺?!?《續(xù)資治通鑒·宋哲宗紹圣二年》:“﹝ 蔡京 ﹞內(nèi)結(jié)宦寺,外連臺諫,合黨締交,以圖柄任?!?清 方苞 《書<王氏三烈女傳>后》:“竊嘗嘆自古亂亡之釁,不過數(shù)端:或以權(quán)姦,或以女寵 |
東寺 | 東寺 東寺也稱教王護國寺,位于日本京都車站西南,步行10分鐘即到,東寺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規(guī)定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早在日本平安時代營造平安京的時候就興建了東寺以鎮(zhèn)守國家。 基本解釋 1.古代東宮官署率更寺的別稱。掌宗族﹑禮樂﹑刑罰及漏刻。 網(wǎng)絡(luò)解釋 東寺 東寺也稱教王護國寺,位于日本京都車站西南,步行10分鐘即到,東寺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規(guī)定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早在日本平安時代營造平安京的時候就興建了東寺以鎮(zhèn)守國家。 |
寒寺 | 詞語解釋 寒寺 [ hán sì ] ⒈ 寒天的寺院;寂寥冷落的寺院。 引證解釋 ⒈ 寒天的寺院;寂寥冷落的寺院。 引 唐 項斯 《寧州春思》詩:“寒寺稀無雪,春風(fēng)亦有沙?!?唐 鄭谷 《題無本上人小齋》詩:“寒寺唯應(yīng)我訪師,人稀境靜雪銷遲?!? |
寺洼文化 | 寺洼文化 中國西北地區(qū)的青銅時代文化。因最初發(fā)現(xiàn)于甘肅臨洮寺洼山而得名。年代約為公元前14~前11世紀(jì)。主要分布在蘭州以東的甘肅省境內(nèi),并擴及陜西省千水、涇水流域。居民聚落已具相當(dāng)規(guī)模。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主,兼營畜牧。墓葬多土坑墓,形若覆斗,葬具有棺或棺槨,除單人葬外,有合葬和火葬墓。隨葬品有陶器、青銅器、裝飾品及馬牛羊的骨骼。少數(shù)墓中有殉人和陪葬車馬,表明當(dāng)時已進入奴隸社會。馬鞍形口罐是最有特色的陶器。青銅器 |
少林寺 | |
禪寺 | 詞語解釋 禪寺 [ chán sì ] ⒈ 佛寺。 引證解釋 ⒈ 佛寺。 引 清 顧炎武 《恭謁高皇帝御容于靈谷寺》詩:“肅步投禪寺,焚香展御容?!?國語辭典 禪寺 [ chán sì ] ⒈ 佛教禪宗的寺院。 例 如:「河南嵩山是個佛教勝地,當(dāng)?shù)囟U寺林立?!? |
講寺 | 詞語解釋 講寺 [ jiǎng sì ] ⒈ 佛教語。指講經(jīng)說法的寺院。 ⒉ 特指區(qū)別于禪寺和律寺的“教寺”。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指講經(jīng)說法的寺院。 引 《魏書·釋老志》:“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姦淫之徒,得容假托,講寺之中,致有兇黨?!?⒉ 特指區(qū)別于禪寺和律寺的“教寺”。 引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方外玄蹤》:“為僧之派有三:曰禪,曰教,曰律。今之講寺,即 宋 之教寺也?!? |
府寺 | 府寺 府寺,讀音fǔ sì,漢語詞語,是指古代公卿的官舍,也泛指高級官員的府邸或官署。 基本解釋 1.古代公卿的官舍。2.泛指高級官員的府邸或官署。 網(wǎng)絡(luò)解釋 府寺 府寺,讀音fǔsì,漢語詞語,是指古代公卿的官舍,也泛指高級官員的府邸或官署。 |
隆福寺 | 詞語解釋 隆福寺 [ lóng fú sì ] ⒈ 在北京市東城區(qū),過去每十天有四天廟會。 英 Longfu temple in Beijing; |
白馬寺 | 詞語解釋 白馬寺 [ bái mǎ sì ] ⒈ 在河南省洛陽市東郊。建于公元68年。相傳蔡b02a、秦景等在大月氏國求得佛法,并邀天竺(今印度)僧人同行,用白馬馱經(jīng)迎歸洛陽,并建寺院,以白馬命名。占地4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等。大雄殿內(nèi)三尊主佛和十八羅漢像聞名于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引證解釋 ⒈ 佛寺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東郊。 東漢 明帝 永平 十一年建,為佛教在 中國 最早的寺院。 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 |
內(nèi)寺 | |
題破山寺后禪院 | |
城寺 | 城寺 城寺:拼音 chéng sì 基本解釋 官舍。 網(wǎng)絡(luò)解釋 城寺 城寺:拼音chéngsì |
開元寺 | 開元寺 (福建泉州開元寺)開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福建省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chuàng)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F(xiàn)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南北長260米,東西寬300米,占地面積78000平方米。 1982年,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解釋 1.寺名。在福建省泉州市,始建于唐垂拱二年。2.寺名。唐玄宗開元年間,令天下州 |
營寺 | |
普救寺 | 普救寺 普救寺:山西省永濟市普救寺 普救寺:浙江省諸暨市普救寺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普救寺pǔjiùsìㄆㄨˇㄐㄧㄡˋㄙˋ 唐代建筑規(guī)模宏大的一座佛寺。 唐.元稹《鶯鶯傳》:「蒲之東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弧?網(wǎng)絡(luò)解釋 普救寺 普救寺:山西省永濟市普救寺 普救寺:浙江省諸暨市普救寺 |
鴻臚寺 | 鴻臚寺 鴻臚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dǎo)儀節(jié)之意。大鴻臚主外賓之事。至北齊,置鴻臚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設(shè),明清復(fù)置,主官為鴻臚寺卿。主要掌朝會儀節(jié)等。清末廢?!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諸歸義蠻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及郡邸長丞。”《后漢書。百官志二》:“大鴻臚,卿一人,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