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禮義 | 禮義 禮義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lǐ yì,意思是禮法道義;同“禮儀”。出自①《詩經(jīng).衛(wèi)風.氓序》:“禮義消亡,淫風大行?!?基本解釋 禮義 lǐy [riteandmoralitytocarryoutinthefeudalistsociety]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一套禮節(jié)儀式即為禮,合于這些的做法即為義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睹献痈孀由稀?辭典解釋 禮義lǐyìㄌㄧˇㄧˋ 禮法道義。 《詩經(jīng).衛(wèi)風.氓.序》:「禮義消亡,淫風大行。」 《管子.版法》:「必順于禮義,故 |
禮射 | 禮射 禮射,顧名思義,帶有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射箭技藝。是在起源于商周時期射禮基礎上,用于外修自身體魄、內(nèi)修品格精神的練習射箭技藝的一種方式。射者在開弓射箭過程中,每個步驟張弛有度,禮儀嚴謹,行為規(guī)范。通過長期的練習,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講究謙和、禮讓、莊重,提倡“發(fā)而不中、反求諸己”,注重人的道德自省。 基本解釋 上古禮儀之一。在一定的禮節(jié)要求下,依循樂聲而射矢。有大射、賓射、燕射、鄉(xiāng)射等。 網(wǎng)絡解釋 禮射 禮 |
荷禮 | 荷禮 hé lǐ 荷禮(荷禮) 苛細的禮節(jié)?!稘h書·酈食其傳》:“ 食其 聞其將皆握齱好荷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 食其 乃自匿?!?顏師古 注:“荷與苛同??粒氁??!?基本解釋 1.苛細的禮節(jié)。 網(wǎng)絡解釋 荷禮 hélǐㄏㄜˊㄌㄧˇ 荷禮(荷禮) 苛細的禮節(jié)。《漢書·酈食其傳》:“食其聞其將皆握齱好荷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顏師古注:“荷與苛同??粒氁?。” |
家禮 | 詞語解釋 家禮 [ jiā lǐ ] ⒈ 大夫之家的禮儀。 引證解釋 ⒈ 大夫之家的禮儀。 引 《周禮·春官·家宗人》:“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禮……掌家禮與其衣服宮室車旗之禁令?!? |
昏禮 | 昏禮 昏禮,讀音hūn lǐ,漢語詞匯,指婚娶之禮。古時于黃昏舉行,取其陰陽交替有漸之義,故稱。古代昏禮有六: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在《禮記·昏義》篇對中國古代的昏禮的形式及意義有著較為詳細的描述:“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于廟,而拜迎于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于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基本解釋 婚娶之禮。古時 |
禮廢樂崩 | 詞語解釋 ⒈ 古代制禮,把它當作社會道德、行為的規(guī)范;把制樂人微言輕教化的規(guī)范。形容社會綱紀紊亂,騷動不寧的時代。 |
禮典 | 禮典 禮典,讀音lǐ diǎn,漢語詞匯,釋義為1.禮法;2.禮文。 基本解釋 1.禮法。2.猶禮文。指《周禮》﹑《儀禮》﹑《禮記》一類禮書。 網(wǎng)絡解釋 禮典 禮典,讀音lǐdiǎn,漢語詞匯,釋義為1.禮法;2.禮文。 |
禮賢接士 | 詞語解釋 ⒈ 禮:表示敬意;接:接納。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去結交或接納。 |
下財禮 | |
陪禮 | 陪禮 陪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péi lǐ ,指向人施禮認錯。 基本解釋 1.向人施禮認錯。陪﹐用同"賠"。 辭典解釋 陪禮péilǐㄆㄟˊㄌㄧˇ 向人施禮道歉。《紅樓夢.第六八回》:「鳳姐見他母子這般,也再難往前施展了,只得又轉(zhuǎn)過一副形容言談來,與尤氏反陪禮?!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五》:「周秀才道:『自家兒子如何好受他金銀陪禮?』」也作「陪持」、「陪釋」、「賠禮」。 網(wǎng)絡解釋 陪禮 陪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péilǐ,指向人施禮認 |
禮學 | 詞語解釋 禮學 [ lǐ xué ] ⒈ 禮經(jīng);禮書之學。 引證解釋 ⒈ 禮經(jīng);禮書之學。 引 晉 陸云 《薦張贍書》:“莫不崇典謨以教思,興禮學以陶遠。” 《南齊書·王儉傳》:“儉 長禮學,諳究朝儀,每博議,證引先儒,罕有其例?!?《陳書·儒林傳·鄭灼》:“時有 晉陵 張崖、吳郡 陸詡、吳興 沉德威、會稽 賀德基,俱以禮學自命?!? |
執(zhí)禮 | 執(zhí)禮 執(zhí)禮,漢語詞匯。 拼音:zhí lǐ 指執(zhí)守禮制;掌贊禮之事;依據(jù)禮制。 見《禮記·文王世子》:“瞽宗秋學禮,執(zhí)禮者詔之?!?基本解釋 執(zhí)禮 zhlǐ [sticktoetiquetteandpolitetoothers]守禮;彬彬有禮 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墩撜Z述而》 執(zhí)禮相邀 辭典解釋 執(zhí)禮zhílǐㄓˊㄌㄧˇ 守禮。 漢.桓寬《鹽鐵論》:「昔周公處謙以卑士,執(zhí)禮以治下?!?對人的禮貌。 《列子.湯問》:「造父之始從習御也,執(zhí)禮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執(zhí)禮愈謹?!?網(wǎng) |
禮教 | 詞語解釋 禮教 [ lǐ jiào ] ⒈ 禮儀教化。 英 the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 引證解釋 ⒈ 禮儀教化。 引 《孔子家語·賢君》:“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三國 魏 吳質(zhì) 《在元城與魏太子箋》:“都人士女,服習禮教?!?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江 表雖遠,密邇海隅,然染道化,率禮教,亦既千餘載矣?!?魯迅 《花邊文學·論秦理齋夫人事》:“這幾年來,報章上常見有因經(jīng)濟的壓迫,禮教的制裁而自殺的記事,但為了這些,便來開口或動筆 |
兇禮 | 兇禮 兇禮,就是跟兇喪有關的一系列禮節(jié),這方面不僅僅包括喪葬之內(nèi)容,還有其他一些跟災難有關的禮節(jié)?!吨芏Y·春官·大宗伯》就說,“以兇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札,以吊禮哀禍災,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基本解釋 1.凡逢兇事而舉行哀吊的儀禮。包括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五者。2.特指喪禮。 辭典解釋 兇禮xiōnglǐㄒㄩㄥㄌㄧˇ 逢兇事時所舉行的哀吊禮。包括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 《周禮.春官 |
殊禮 | |
貢禮 | 貢禮 進貢的禮物 《宋史·外國傳七·日本》:“以 孫忠 乃海商,而貢禮與諸國異,請自移牒報,而答其物直?!?聞一多 《紅燭·貢臣》:“我的王!我從遠方來朝你,帶了滿船你不認識的,但是你必中意的貢禮?!?基本解釋 1.進貢的禮物。 網(wǎng)絡解釋 貢禮 進貢的禮物 《宋史·外國傳七·日本》:“以孫忠乃海商,而貢禮與諸國異,請自移牒報,而答其物直?!甭勔欢唷都t燭·貢臣》:“我的王!我從遠方來朝你,帶了滿船你不認識的,但是你必中意的 |
禮防 | 詞語解釋 禮防 [ lǐ fáng ] ⒈ 指禮法。謂禮之禁亂,猶防之止水。語出《禮記·經(jīng)解》:“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标懙旅麽屛模骸胺?,本又作防?!?引證解釋 ⒈ 指禮法。謂禮之禁亂,猶防之止水。 引 語出《禮記·經(jīng)解》:“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 陸德明 釋文:“坊,本又作防?!?《文選·曹植<洛神賦>》:“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呂延濟 注:“言收靜容志,以禮自持約也?!?李大釗 |
王禮 | 王禮 (清代畫家)王禮(1813-1879)初名秉禮,字秋言,號秋道人,南翁道人(一作士),別署白蕉研主,一號蝸寄生,室名延秋款冬之室,常用印鑒王禮、王禮之印、王秉禮印、吳江王禮、秋言、秋言寫生、秋言畫印、秋言書畫、秋道士、湫言、阿大、戴傳、延秋款冬之室、公之猶、雪蕉家學、梵天壺隱、紅梨逸史書畫記。 基本解釋 1.天子的禮儀。2.指侯王之禮。 網(wǎng)絡解釋 王禮(清代畫家) 王禮(1813-1879)初名秉禮,字秋言,號秋道人,南翁道人(一 |
敬賢禮士 | 詞語解釋 敬賢禮士 [ jìng xián lǐ shì ] ⒈ 見“敬賢下士”。 引證解釋 ⒈ 見“敬賢下士”。 國語辭典 敬賢禮士 [ jìng xián lǐ shì ] ⒈ 尊重賢良和有能力的人。也作「敬賢重士」。 引 《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yè)?!?《孤本元明雜劇·龐掠四郡·第四折》:「玄德公納諫如流,敬賢禮士?!? |
成禮 | 詞語解釋 成禮 [ chéng lǐ ] ⒈ 使禮完備。規(guī)定的禮儀。完婚。行禮完畢。 引證解釋 ⒈ 使禮完備。 引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酒以成禮,不繼以淫,義也;以君成禮,弗納於淫,仁也?!?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既而,問 毓 何以拜。 毓 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莫掇,莫掇!哥哥須曉得嫂嫂通靈,今既取去,也要成禮。且出此間,備些祭儀,作文以白嫂嫂,取之方可?!?⒉ 規(guī)定的禮儀 |
贈禮 | 贈禮 解釋 贈送的禮物 例:贈禮甚厚 基本解釋 贈禮 znglǐ [gift]贈送的禮物 贈禮甚厚 辭典解釋 贈禮zènglǐㄗㄥˋㄌㄧˇ 贈送的禮物。如:「新春贈禮」、「年節(jié)贈禮」。 網(wǎng)絡解釋 贈禮 解釋 贈送的禮物 例:贈禮甚厚 |
禮門 | 詞語解釋 禮門 [ lǐ mén ] ⒈ 謂君子循行的禮儀之道。語本《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⒉ 指孝友的門族。 引證解釋 ⒈ 謂君子循行的禮儀之道。 引 語本《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明 楊柔勝 《玉環(huán)記·富童譖非》:“你與他夫婦之情,當勸他由行義路,出入禮門,莫作無益,休為嬉戲?!?⒉ 指孝友的門族。 引 魯迅 《華蓋集·補白》:“又有許多 |
不禮 | 詞語解釋 不禮 [ bù lǐ ] ⒈ 不以禮相待。 ⒉ 不施禮。 引證解釋 ⒈ 不以禮相待。 引 《左傳·隱公六年》:“鄭伯 如 周,始朝 桓王 也,王不禮焉?!?⒉ 不施禮。 引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一折:“[正旦做不禮科,云]‘兀那廝,靠后。’” 國語辭典 不禮 [ bù lǐ ] ⒈ 不顧。 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不念法華經(jīng),不禮梁皇懺,颩了僧伽帽,袒下我這偏衫?!?元·蕭德祥《殺狗勸夫·楔子》:「員外也!你把共乳同胞親兄弟孫二不 |
厚禮 | 厚禮 厚禮:漢語詞語 厚禮:山茶屬栽培品種 厚禮 (漢語詞語)厚禮(hòu lǐ),漢語詞匯。 釋義:1、豐厚的禮物。2、規(guī)格很高的禮節(jié),豐厚的禮遇。 出自《史記·孝武本紀》。 基本解釋 厚禮 hulǐ [generousgifts]豐厚的禮物 辭典解釋 厚禮hòulǐㄏㄡˋㄌㄧˇ 隆重盛大的典禮。 《三國演義.第四八回》:「吾昨因醉誤傷汝父,悔之無及??梢匀穸Y葬之?!?價值昂貴的禮物。 《初刻拍案驚奇.卷六》:「這等一個美少年,想我老尼什么?送此厚禮,又 |
通禮 | 通禮 祠堂(此章本合在祭禮篇,今以報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實有家名分之首,所以開業(yè)傳世之本也。故特著此,冠於篇端,使覽者知所以先立乎其大者,而凡後篇所以周旋升降出入向背之曲折,亦有所據(jù)以考焉。然古之廟制不見於經(jīng),且今士庶人之賤,亦有所不得為者,故特以祠堂名之,而其制度亦多用俗禮云) 基本解釋 通禮 tōnglǐ [commonetiquette]普遍使用的禮節(jié) 辭典解釋 通禮tōnglǐㄊㄨㄥㄌㄧˇ 通行的禮節(jié)。 《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 |
逸禮 | |
禮部 | 詞語解釋 禮部 [ lǐ bù ] ⒈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禮樂、祭祀、封建、宴樂文學校貢舉的政令。 英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引證解釋 ⒈ 官署名。本為 西漢 時尚書的客曹。 三國 魏 時有祠部, 北魏 有儀曹, 北周 始稱禮部。 隋 唐 以后為六部之一,包括客曹及祠部之職掌,管理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學校、科舉和接待四方賓客等事之政令,長官為禮部尚書。歷代相沿不改。 清 末廢部,改設典禮院。 國語辭典 禮部 [ lǐ bù ] ⒈ 古代 |
親禮 | 親禮 親禮拼音qīn lǐ,出處《國語·周語中》。 基本解釋 1.親戚宴飲之禮。2.親信禮遇。 網(wǎng)絡解釋 親禮 親禮拼音qīnlǐ,出處《國語·周語中》。 |
表禮 | 表禮 表禮,是中國古代禮儀中抽規(guī)定的一種禮品,就是用作禮品或賞賜的衣料。 基本解釋 用作禮品或賞賜的衣料。 辭典解釋 表禮biǎolǐㄅㄧㄠˇㄌㄧˇ 初次見面所贈送的禮物。 《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歸極樂》:「就安排盒子表禮,叫養(yǎng)娘抱了孩兒,兩乘轎子,抬往寺里?!?《紅樓夢.第七回》:「早有鳳姐的丫鬟媳婦們,見鳳姐初會秦鐘,并未備得表禮來,遂忙過那邊去告訴平兒?!?網(wǎng)絡解釋 表禮 表禮,是中國古代禮儀中抽規(guī)定的一種 |
禮律 | 詞語解釋 禮律 [ lǐ lǜ ] ⒈ 謂禮法與刑律。 引證解釋 ⒈ 謂禮法與刑律。 引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以君經(jīng)緯禮律,為民規(guī)儀?!?晉 葛洪 《抱樸子·仁明》:“制禮律以肅風教?!?《南史·梁紀上·武帝》:“以公禮律兼修,刑德備舉。哀矜折獄,罔不用情?!?宋 蘇轍 《代張公安道乞致仕表》:“敢緣禮律之舊,力丐筋骸之餘。” 《清史稿·禮志一》:“若《皇朝三通》、《大清會典》,其經(jīng)緯禮律,尤見本原?!?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