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淮南八公 | 淮南八公 八公山旅游區(qū)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區(qū)境內(nèi),2001年12月10日,八公山旅游區(qū)被被批準(zhǔn)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2002年12月2日,被批準(zhǔn)為國家森林公園;2003年7月31日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 基本解釋 1.指漢淮南王劉安八位門客。2.后世傳說為神仙。 網(wǎng)絡(luò)解釋 淮南八公 八公山旅游區(qū)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區(qū)境內(nèi),2001年12月10日,八公山旅游區(qū)被被批準(zhǔn)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2002年12月2日,被批準(zhǔn)為國家森林公園;2003年7月31日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 |
淮陽績 | 淮陽績 淮陽績指良好的政績。出自:《史記》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 基本解釋 漢汲黯任淮陽太守,政績清明。后以"淮陽績"指良好的政績。 網(wǎng)絡(luò)解釋 淮陽績 淮陽績指良好的政績。出自:《史記》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 |
河漢江淮 | 詞語解釋 河漢江淮 [ hé hàn jiāng huái ] ⒈ 黃河、漢水、長江與淮河的合稱。比喻胸懷寬廣。 引證解釋 ⒈ 黃河、漢水、長江 與 淮河 的合稱。比喻胸懷寬廣。 引 明 黃叔初 《端正好·壽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準(zhǔn)繩規(guī)矩,養(yǎng)成的 河 漢 江 淮?!? |
淮白 | 詞語解釋 淮白 [ huái bái ] ⒈ 魚名。 引證解釋 ⒈ 魚名。 引 宋 楊萬里 《初食淮白》詩:“淮白須將 淮 水煮, 江 南水煮正相違?!?元 袁桷 《寄王儀伯太守》詩:“逆浪風(fēng)高淮白上,寒沙云落海青低?!? |
逾淮之橘 | |
淮渦神 | 詞語解釋 淮渦神 [ huái wō shén ] ⒈ 傳說中的淮水神名。 引證解釋 ⒈ 傳說中的 淮水 神名。 引 《太平廣記》卷四六七引 唐 韋絢 《戎幕閑談》:“禹 因囚 鴻蒙氏、章商氏、兜盧氏、犁婁氏,乃獲 淮渦水神,名 無支祁。善應(yīng)對言語,辨 江 淮 之淺深,原隰之遠(yuǎn)近。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踰九象?!?明 陶宗儀 《輟耕錄·淮渦神》:“《地志》云:水神在 臨淮縣 龜山 之下…… 禹 獲之,鎖其頸於 龜山 之足, 淮水 乃 |
河漢江淮 | 【解釋】黃河、漢水、長江與淮河的合稱。比喻胸懷寬廣。【出處】明·黃叔初《端正好·壽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準(zhǔn)繩規(guī)矩,養(yǎng)成的河漢江淮。” 基本解釋 黃河、漢水、長江與淮河的合稱。比喻胸懷寬廣。 網(wǎng)絡(luò)解釋 【解釋】黃河、漢水、長江與淮河的合稱。比喻胸懷寬廣。 【出處】明·黃叔初《端正好·壽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準(zhǔn)繩規(guī)矩,養(yǎng)成的河漢江淮。” |
淮陰行 | 唐新樂府題名,劉禹錫創(chuàng)制。 基本解釋 唐新樂府題名,劉禹錫創(chuàng)制。 |
淮南雞犬 | 【解釋】淮南王的雞和狗。比喻投靠別人而得勢的人?!境鎏帯繚h·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并聞,當(dāng)時(shí)并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薄臼纠恐鸪敉屉驴蓱z,~早成仙。 ◎柳亞子《題〈飲冰室集〉》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淮南雞犬huáinánjīquǎnㄏㄨㄞˊㄋㄢˊㄐㄧㄑㄩㄢˇ 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隨八位神仙白日升天,家中雞犬也因吃到剩下的藥而得以升天。見晉.葛洪《神仙傳.卷四.劉安》。后比喻攀附別人 |
淮左 | 淮左 宋在蘇北和江淮設(shè)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又稱淮左。淮南西路稱淮右?;从叶嗌剑醋蠖嗨?。 基本解釋 淮河以東地區(qū)。 辭典解釋 淮左huáizuǒㄏㄨㄞˊㄗㄨㄛˇ 淮東。指淮河下游,位于今安徽淮河南岸一帶。 網(wǎng)絡(luò)解釋 淮左 宋在蘇北和江淮設(shè)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又稱淮左?;茨衔髀贩Q淮右?;从叶嗌?,淮左多水。 |
淮汭 | 淮汭 huái ruì 淮汭 淮水 彎曲處。《左傳·定公四年》:“ 蔡侯 、 吳子 、 唐侯 伐 楚 ,舍舟於 淮 汭,自 豫章 與 楚 夾 漢 ?!?孔穎達(dá) 疏:“ 柏舉 之役, 吳 人舍舟于 淮 汭,而自 豫章 與 楚 師夾 漢 ,此皆在 江 北 淮 南。” 基本解釋 淮水彎曲處。 網(wǎng)絡(luò)解釋 淮汭 huáiruìㄏㄨㄞˊㄖㄨㄟˋ 淮汭 淮水彎曲處?!蹲髠鳌ざü哪辍罚骸安毯睢亲?、唐侯伐楚,舍舟於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笨追f達(dá)疏:“柏舉之役,吳人舍舟于淮汭,而自豫章與楚師夾 |
邊淮 | 邊淮 biān huái (邊淮) 1. 南宋 時(shí), 淮河 一線為 宋 金 南北對峙的邊界,故稱“邊淮”。 宋 葉適 《安集兩淮申省狀》:“且當(dāng)于邊 淮 先募弓弩手,耕極邊三十里之地?!?2. 明 末 清 初, 淮河 一線一度為 南明 與 清 軍南北對峙的邊界。亦稱“ 邊淮 ”。 清 查慎行 《秦郵道中即目》詩:“去郭幾家猶傍柳,邊 淮 一帶已無村?!?基本解釋 1.南宋時(shí),淮河一線為宋金南北對峙的邊界,故稱"邊淮"。2.明末清初,淮河一線一度為南明與清軍南北對峙的邊 |
淮陰侯 | 辭典解釋淮陰侯huái yīn hóu 漢代韓信的封號。參見「韓信」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淮陰侯huáiyīnhóuㄏㄨㄞˊㄧㄣㄏㄡˊ 漢代韓信的封號。參見「韓信」條。 |
淮海戰(zhàn)役 | 詞語解釋 淮海戰(zhàn)役 [ huái hǎi zhàn yì ] ⒈ 第三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shí)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徐州為中心與國民黨軍進(jìn)行的一次決戰(zhàn),經(jīng)過兩個(gè)多月,殲滅國民黨軍55萬人,與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合稱為第三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shí)期的三大戰(zhàn)役。 英 Huaihai Batttle; |
淮北 | 基本解釋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淮海戲 | 詞語解釋 淮海戲 [ huái hǎi xì ] ⒈ 流行于江蘇北部的戲曲劇種,約有一百多年歷史。曲調(diào)同柳琴戲相近,據(jù)傳與山東、江蘇的柳琴戲,安徽的泗州戲同出一源。 引證解釋 ⒈ 流行于 江蘇 北部的戲曲劇種,約有一百多年歷史。曲調(diào)同柳琴戲相近,據(jù)傳與 山東、江蘇 的柳琴戲, 安徽 的泗州戲同出一源。 國語辭典 淮海戲 [ huái hǎi xì ] ⒈ 流行于我國江蘇省淮陰、徐州、漣水、泗陽一帶的劇種。參見「拉魂腔」條。 |
淮陰行 | 詞語解釋 淮陰行 [ huái yīn xíng ] ⒈ 唐新樂府題名,劉禹錫創(chuàng)制。 引證解釋 ⒈ 唐 新樂府題名, 劉禹錫 創(chuàng)制。 引 唐 劉禹錫 《淮陰行》引:“古有《長干行》,備言三江之事悉矣。余嘗阻風(fēng) 淮陰,作《淮陰行》以裨樂府?!? |
南淮 | |
淮南方 | 詞語解釋 淮南方 [ huái nán fāng ] ⒈ 失傳醫(yī)藥著作。 例 讀《淮南方》?!龂骸ず惔尽缎α帧?英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works lost in ancient times; 引證解釋 ⒈ 指 漢 淮南王 劉安 所作專講神仙黃白之術(shù)的書籍。 引 《太平御覽》卷九四六引 三國 魏 邯鄲淳 《笑林》:“楚 人貧居,讀《淮南方》,得螳蜋伺蟬自鄣葉,可以隱形?!?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枕中《淮南方》,牀下 阜鄉(xiāng) 舄。” |
兩淮 | 詞語解釋 兩淮 [ liǎng huái ] ⒈ 宋熙寧后分淮南路為東、西二路,簡稱淮東、淮西,后合稱其地為“兩淮”。 ⒉ 指今江蘇省長江以北淮河南北的大部地區(qū)。 ⒊ 淮陰和淮安的合稱。解放初有兩淮市。 ⒋ 安徽省淮南市和淮北市的合稱。 引證解釋 ⒈ 宋 熙寧 后分 淮南路 為東、西二路,簡稱 淮東、淮西,后合稱其地為“兩淮”。 引 《宋史·地理志一》:“高宗 蒼黃渡 江,駐蹕 吳會,中原、 陜右 盡入於 金,東畫長 淮,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關(guān) 為界。 |
淮左 | 詞語解釋 淮左 [ huái zuǒ ] ⒈ 淮河以東地區(qū)。 引證解釋 ⒈ 淮河 以東地區(qū)。 引 《南史·徐陵傳》:“吳明徹 家在 淮 左,悉彼風(fēng)俗,將略人才,當(dāng)今無過者?!?國語辭典 淮左 [ huái zuǒ ] ⒈ 淮東。指淮河下游,位于今安徽淮河南岸一帶。 |
淮南法 | 見"淮王術(shù)"。 基本解釋 見"淮王術(shù)"。 |
淮陰胯 | 見“淮陰胯下人 ”。 基本解釋 見“淮陰胯下人”。 |
留犢淮南 | 詞語解釋 ⒈ 原指壽春令時(shí)苗離開淮南時(shí),將來時(shí)帶來的黃牛所生的一牛犢留在淮南。后比喻為官清廉。 |
淮陰胯下人 |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娙柚唬骸拍芩?,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谑切攀胍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迸狍S集解引徐廣曰:“袴,一作‘胯’???,股也?!?基本解釋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谑切攀胍曋?,俛出袴下,蒲伏。一 |
淮橘為枳 | 詞語解釋 淮橘為枳 [ huái jú wéi zhǐ ] ⒈ 《周禮·考工記序》:“橘逾淮而北為枳,鸜鵒不逾濟(jì),貉逾汶則死,此地氣然也?!焙笠蛞浴盎撮贋殍住北扔魅嘶蚴挛镆颦h(huán)境不同而改變性質(zhì)。 引證解釋 ⒈ 后因以“淮橘為枳”比喻人或事物因環(huán)境不同而改變性質(zhì)。 引 《周禮·考工記序》:“橘踰 淮 而北為枳,鸜鵒不踰 濟(jì),貉踰 汶 則死,此地氣然也?!?嚴(yán)復(fù) 《原強(qiáng)》:“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強(qiáng)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則 淮 橘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 |
淮南術(shù) | 詞語解釋 淮南術(shù) [ huái nán shù ] ⒈ 見“淮王術(shù)”。 引證解釋 ⒈ 見“淮王術(shù)”。 |
清淮 | |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 詞語解釋 ⒈ 游記。朱自清作。1924年發(fā)表。以夜游南京秦淮河的路程為線索統(tǒng)構(gòu)全篇,描繪秦淮河的旖旎風(fēng)光,表達(dá)了對歌妓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作者的迷惘心緒。全篇寫景狀物,融情入景,文筆清麗,詩意濃郁。 |
淮王 | 淮王 淮王,拼音huái wáng,淮王在鄱陽共傳八代計(jì)九王,他們統(tǒng)治鄱陽達(dá)208年之久,直到明王朝滅亡后才結(jié)束。世襲淮王位的是淮康王朱祁銓、淮定王朱祐棨、淮莊王朱祐榤、淮憲王朱厚濤、淮恭王朱載怡、淮順王朱載堅(jiān)及淮王朱翊鉅與淮王朱常青。(后兩位淮王未謚字)其間淮康王世子朱見濂與淮恭王世子朱翊鏡因早卒未能襲王位,而分別追封為淮安王與榮昌王。 基本解釋 指漢淮南王劉安。 網(wǎng)絡(luò)解釋 淮王 淮王,拼音huáiwáng,淮王在鄱陽共傳八代計(jì)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