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螞蚱 | 詞語解釋 螞蚱 [ mà zhà ] ⒈ “蝗蟲”的俗稱。見“蝗蟲”。 引證解釋 ⒈ 蝗蟲的俗稱。亦指蚱蜢。 引 《紅樓夢》第四十回:“板兒 又跑來看,説:‘這是蟈蟈,這是螞蚱?!?蕭紅 《馬伯樂》:“父親的眼鏡不是掛在耳朵上的,而是像螞蚱腿一樣,往兩鬢的后邊一夾?!?國語辭典 螞蚱 [ mà zha ] ⒈ 動物名?;阮?,節(jié)肢動物昆蟲綱。也作「馬札」。 ⒉ 北平方言。指蝗蟲,北方有人將其油炸,當成食品。 引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咱們倆是一條線 |
蚱蟬 | 蚱蟬 (昆蟲)異名:鳴蜩、馬蜩、蟧、鳴蟬、秋蟬、蜘蟟、蚱蟟和知了等等。黑蚱 ,雄蟲體長而寬大,長4.4~4.8厘米,翅展12.5厘米,雌蟲稍短;黑色,有光澤。頭部橫寬,中央向下凹陷,顏面頂端及側(cè)緣淡黃褐色。復眼1對,大而橫寬,呈淡黃褐色;單眼3個,位于復眼中央,排列呈三角形。觸角短小,位于復眼前方。 基本解釋 1.蟬的一種。體大﹐色黑﹐有光澤﹐翅透明﹐鳴聲直而長。 辭典解釋 蚱蟬zhàchánㄓㄚˋㄔㄢˊ 動物名。昆蟲綱蟬科。體長約四公 |
螞蚱 | 螞蚱 (昆蟲)螞蚱,植食性昆蟲,具咀嚼式口器。觸角呈短鞭狀,擁有強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體色有綠色和褐色,是生活環(huán)境的保護色。 螞蚱口大、下巴發(fā)達,以植物葉片為食,全世界有超過12000種螞蚱,分布于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qū)。 基本解釋 “蝗蟲”的俗稱。見“蝗蟲”(1139頁)。 辭典解釋 螞蚱màzhaㄇㄚˋ˙ㄓㄚ 動物名。蝗類,節(jié)肢動物昆蟲綱。也作「馬札」。 北平方言。指蝗蟲,北方有人將其油炸,當成食品 |
螞蚱 | 螞蚱 (昆蟲)螞蚱,植食性昆蟲,具咀嚼式口器。觸角呈短鞭狀,擁有強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體色有綠色和褐色,是生活環(huán)境的保護色。 螞蚱口大、下巴發(fā)達,以植物葉片為食,全世界有超過12000種螞蚱,分布于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qū)。 基本解釋 “蝗蟲”的俗稱。見“蝗蟲”(1139頁)。 辭典解釋 螞蚱màzhaㄇㄚˋ˙ㄓㄚ 動物名?;阮?,節(jié)肢動物昆蟲綱。也作「馬札」。 北平方言。指蝗蟲,北方有人將其油炸,當成食品 |
蚱蜢 | 蚱蜢 (直翅目蝗科動物)蚱蜢(英文:Acrida)是蚱蜢亞科昆蟲的統(tǒng)稱。中國常見的為中華蚱蜢(Acrida chinensis),雌蟲較比雄蟲大,體綠色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觸角短,基部有明顯的復眼。后足發(fā)達,善于跳躍,飛時可發(fā)出“札札(Zhā Zh?。甭暋H缬檬治兆?,2條后足可作上下跳動。咀嚼式口器,為典型廣棲 、植食性優(yōu)勢種 ,數(shù)量大,分布廣,常取食危害農(nóng)作物及牧草 ,其營養(yǎng)成分豐富,是一種重要的營養(yǎng)源。 2018年7月,哥斯達黎加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少見 |
一條線兒拴倆螞蚱 | |
一條線兒拴倆螞蚱 | 俗諺。形容兩人關(guān)系密切,彼此牽連。 基本解釋 俗諺。形容兩人關(guān)系密切,彼此牽連。 |
螞蚱車子 | 螞蚱車子 1.指獨輪車。 螞蚱 : 1.蝗蟲的俗稱。亦指蚱蜢。 車子 : 1.駕車的人。 2.指善歌者。典出三國魏繁欽《與魏文帝箋》:都尉薛訪車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聲,與笳同音。 基本解釋 1.指獨輪車。 網(wǎng)絡解釋 螞蚱車子 1.指獨輪車。 螞蚱:1.蝗蟲的俗稱。亦指蚱蜢。 車子:1.駕車的人。 2.指善歌者。典出三國魏繁欽《與魏文帝箋》:都尉薛訪車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聲,與笳同音。 |
蚱蟲 | 1.即蚱蜢。 基本解釋 1.即蚱蜢。 |
螞蚱車子 | 螞蚱車子 1.指獨輪車。 螞蚱 : 1.蝗蟲的俗稱。亦指蚱蜢。 車子 : 1.駕車的人。 2.指善歌者。典出三國魏繁欽《與魏文帝箋》:都尉薛訪車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聲,與笳同音。 基本解釋 1.指獨輪車。 網(wǎng)絡解釋 螞蚱車子 1.指獨輪車。 螞蚱:1.蝗蟲的俗稱。亦指蚱蜢。 車子:1.駕車的人。 2.指善歌者。典出三國魏繁欽《與魏文帝箋》:都尉薛訪車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聲,與笳同音。 |
螞蚱車子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