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缽曇摩羅伽大寶 | 詞語解釋 缽曇摩羅伽大寶 [ bō tán mó luó jiā dà bǎo ] ⒈ 指紅寶石。 引證解釋 ⒈ 指紅寶石。 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精舍上建表柱,置鉢曇摩羅伽大寶,寶光赫奕聯(lián)暉,照耀晝夜?!?季羨林 等校注:“鉢曇摩羅伽,梵文padmarāga音譯;鉢曇摩(padma)意為紅蓮花,羅伽(rāga)意為顏色。全名義云‘紅蓮花色’、‘具有紅蓮花色者’,即紅寶石之名稱?!? |
缽頭 | 缽頭 唐代歌舞戲,又作撥頭傳自西域。據(jù)《樂府雜錄》、《舊唐書·音樂志》記載:有胡人因其父被猛虎咬死,故身著白色喪服,披頭散發(fā),滿面哀容,上山尋找父尸。他邊走邊唱,山有八道彎,歌曲也就有八疊。后來找到那只猛虎,便與虎格斗,終于把虎殺死。 基本解釋 1.唐代樂舞節(jié)目。傳自西域。2.盛器。 辭典解釋 缽頭bōtóuㄅㄛㄊㄡˊ 陶制的器具。 唐代一種樂舞。本出西域,曲分八疊,舞者披發(fā)素衣,面作啼狀。唐.張祜.容兒缽頭詩:「兩邊角 |
擂缽 | 擂缽 使用人口較多的地方在湘、黔、川、桂、鄂、贛等地的交界處,在湘、黔、桂三地交界處擂缽是家中必備的容器。 倒錐體,一般30~40公分高,缽口約40公分經(jīng)。也有比較小的,高約10公分,缽口約8-10公分,內(nèi)側(cè)有很多由缽底向缽口呈發(fā)射狀的紋路((其粗糙程度是為了擂茶過程中增加摩擦力),以擂棍搗磨芝麻、豆子、茶葉等,制作風(fēng)味極佳的擂缽菜或清香爽甜的擂茶。 也可用于制作粉碎裝的實(shí)物,如蒜泥等。在湖南懷化、益陽、常德,湖北恩施、 |
瓶缽 | |
缽那 | 見"缽拿"。 基本解釋 見"缽拿"。 網(wǎng)絡(luò)解釋 |
缽特摩 | 缽特摩 缽特摩又作波頭摩,譯為紅蓮花。 基本解釋 紅蓮花。梵語padma的音譯。 網(wǎng)絡(luò)解釋 缽特摩 缽特摩又作波頭摩,譯為紅蓮花。 |
火缽 | 詞語解釋 火缽 [ huǒ bō ] ⒈ 即火盆。 引證解釋 ⒈ 即火盆。參見“火盆”。 引 郭沫若 《行路難》:“他話還沒有落腳便向火缽里吐了起來?!?巴金 《神·鬼·人》:“他把壺放回到燒著練炭的火缽上?!? |
寶缽 | 詞語解釋 寶缽 [ bǎo bō ] ⒈ 稱僧人的缽盂的敬辭。 引證解釋 ⒈ 稱僧人的缽盂的敬辭。 引 《法苑珠林》卷五一:“男女擎持寶鉢,滿中七寶,取無窮盡?!?《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六和持寶鉢,八敬捧金臺。” |
缽曇摩羅伽大寶 | 缽曇摩羅伽大寶 缽曇摩羅伽大寶,是漢語詞匯,解釋是指紅寶石。 基本解釋 指紅寶石。 網(wǎng)絡(luò)解釋 缽曇摩羅伽大寶 缽曇摩羅伽大寶,是漢語詞匯,解釋是指紅寶石。 |
飯缽 | 詞語解釋 飯缽 [ fàn bō ] ⒈ 盛飯的缽盂。 引證解釋 ⒈ 盛飯的缽盂。 引 元 張憲 《贈西僧》詩:“胡經(jīng)函貝葉,飯鉢繫椰瓢。” |
優(yōu)曇缽 | |
石缽 | 石缽 石缽,讀音為shí bō ,漢語詞語,釋義為僧人用的食器。 基本解釋 1.陶缽。僧人用的食器。 網(wǎng)絡(luò)解釋 石缽 石缽,讀音為shíbō,漢語詞語,釋義為僧人用的食器。 |
沙缽 | |
缽拏 | 缽拏 亦作“缽那”。 據(jù)說八十枚貝珠為一缽拏,十六缽拏為一迦利沙缽拏。 《大寶積經(jīng)·菩薩藏會·大自在天授記品》:“定應(yīng)以此五百羯利沙缽那,貿(mào)花散奉放光如來?!?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二一:“羯利沙缽那,亦作迦利沙缽拏,聲之轉(zhuǎn)也。缽拏,此云銅錢,十六缽拏為一迦利沙缽拏。” 基本解釋 錢。梵語的音譯。據(jù)說八十枚貝珠為一缽拏,十六缽拏為一迦利沙缽拏。 網(wǎng)絡(luò)解釋 缽拏 亦作“缽那”。 據(jù)說八十枚貝珠為一缽拏,十六缽拏為一 |
畢缽羅 | 詞語解釋 畢缽羅 [ bì bō luó ] ⒈ 菩提樹的別稱。又名思惟樹。 引證解釋 ⒈ 菩提樹的別稱。又名思惟樹。一本作“卑鉢羅”。 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金剛座上菩提樹者,即畢鉢羅之樹也。昔佛在世,高數(shù)百尺,屢經(jīng)殘伐,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而謂之菩提樹焉?!? |
研缽 | |
缽那 | 詞語解釋 缽那 [ bō nà ] ⒈ 見“缽拿”。 引證解釋 ⒈ 見“鉢拏”。 |
缽龍 | 詞語解釋 缽龍 [ bō lóng ] ⒈ 缽中之龍。事本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秦·僧涉》:“僧涉(一作沙公)者,西域人也……能以秘祝下神龍。每旱,堅(jiān)常使之咒龍。俄而龍便下缽中,天輒大雨”。 引證解釋 ⒈ 。。 引 缽中之龍。事本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前秦·僧涉》:“僧涉 (一作 沙公 )者,西域人也……能以祕祝下神龍。每旱, 堅(jiān) 常使之呪龍。俄而龍便下鉢中,天輒大雨” |
行缽 | |
缽單 | 缽單 缽單是一個(gè)漢語詞語,讀音是bō dān,是指僧人的飯單,多用綢片或厚紙折合而成,齋食時(shí)用以放置、鋪墊缽盂。 基本解釋 僧人的飯單﹐多用綢片或厚紙折合而成﹐齋食時(shí)用以放置﹑鋪墊缽盂。 網(wǎng)絡(luò)解釋 缽單 缽單是一個(gè)漢語詞語,讀音是bōdān,是指僧人的飯單,多用綢片或厚紙折合而成,齋食時(shí)用以放置、鋪墊缽盂。 |
沿門托缽 | |
缽袋 | 缽袋 bō dài 缽袋(缽袋) 亦作“缽帒”。猶衣缽。佛教中由師授徒表示傳法的袈裟和缽。引申為傳授下來的思想、學(xué)術(shù)、技能等。 宋 陸游 《別建安》詩之一:“三十年來云水僧,常挑缽帒系行縢?!?宋 陸游 《示子聿》詩:“我死汝應(yīng)傳缽袋,勉持愚直報(bào)明時(shí)。” 清 查慎行 《得樹樓雜鈔》卷十五:“缽袋,猶禪家所云衣缽也。惟 放翁 詩常用之?!?基本解釋 1.亦作"缽帒"。2.猶衣缽。佛教中由師授徒表示傳法的袈裟和缽。引申為傳授下來的思想﹑學(xué) |
缽塞莫 | 詞語解釋 缽塞莫 [ bō sāi mò ] ⒈ 念珠。梵語P?sakam?l?的譯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顆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過一子。 引證解釋 ⒈ 念珠。梵語的譯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顆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過一子。 引 《牟梨曼陀羅咒經(jīng)》:“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鉢塞莫?!? |
缽帒 | 見"缽袋"。 基本解釋 見"缽袋"。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擂缽 | 詞語解釋 擂缽 [ léi bō ] ⒈ 承受桿弄碎的深碗形木容器。 英 motar and pestle; 引證解釋 ⒈ 研物用的乳缽。 引 清 唐訓(xùn)方 《里語徵實(shí)》卷上:“用缽研米曰擂……其缽亦曰擂缽。” 國語辭典 擂缽 [ léi bō ] ⒈ 研碎物品的缽子。 |
三摩缽提 | |
缽塞莫 | 缽塞莫 念珠的梵文名稱。梵語pa^saka-ma^la^,音譯“缽塞莫”,意譯作“數(shù)珠”。珠多以木槵子108顆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過一子。 基本解釋 念珠。梵語P?sakam?l?的譯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顆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過一子。 網(wǎng)絡(luò)解釋 缽塞莫 念珠的梵文名稱。梵語pa^saka-ma^la^,音譯“缽塞莫”,意譯作“數(shù)珠”。珠多以木槵子108顆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過一子。 |
衣缽 | |
顩缽羅 | |
持缽 | 持缽 持缽是漢語詞匯,拼音為chí bō ,意思是佛教語托缽。 基本解釋 1.佛教語。托缽。2.引申為行腳。 網(wǎng)絡(luò)解釋 持缽 持缽是漢語詞匯,拼音為chíbō,意思是佛教語托缽。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