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磻谿 | 1.亦作"磻溪"。亦作"磻磎"。 2.水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南,傳說為周呂尚未遇文王時垂釣處。亦借指呂尚。 基本解釋 1.亦作"磻溪"。亦作"磻磎"。2.水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南,傳說為周呂尚未遇文王時垂釣處。亦借指呂尚。 |
磻礴 | 詞語解釋 磻礴 [ bō bó ] ⒈ 廣大無邊。亦借指大地。 引證解釋 ⒈ 廣大無邊。亦借指大地。 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禮佛唱導發(fā)愿文》:“仰愿皇太子殿下厚德體於蒼莽,廣載侔於磻礴?!? |
磻石 | 詞語解釋 磻石 [ bō shí ] ⒈ 盤石;大石。 引證解釋 ⒈ 磐石;大石。 引 《后漢書·西南夷傳·莋都》:“高山岐峻,緣崖磻石。”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嘉陵江邊寺》:“﹝ 王旦 ﹞嘗晚飲霑醉,獨行江邊,小憩磻石上?!?《敦煌曲子詞·感皇恩》:“磻石永固壽如山。梯航路,相問貢朝天。” |
磻溪 | 詞語解釋 磻溪 [ pán xī ] ⒈ 水名。一名璜河。在今陜西寶雞市東南。源出南山茲谷,北流入渭水。相傳呂尚(姜太公)垂釣于此而遇周文王。 英 name of river in Shanxi province;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磻谿”。亦作“磻磎”。水名。在今 陜西省 寶雞市 東南,傳說為 周 呂尚 未遇 文王 時垂釣處。亦借指 呂尚。 引 《韓詩外傳》卷八:“太公望 少為人壻,老而見去,屠牛 朝歌,賃於 棘津,釣於 磻溪?!?晉 李石 《續(xù)博物志》卷八:“汲縣 舊 汲郡,有硤水為 磻溪 |
磻溪 | 磻溪 地名,磻溪坐落于徽州境內(nèi)昌源河畔。原名“勞溪”, 取勤勞耕種之意,唐代開始有人在此定居,以農(nóng)桑為業(yè)。到了宋代,有一名士隱居于此,因慕名姜尚隱居陜西的“磻溪”之含義而改名磻溪,又名渭濱(取姜太公于渭水之濱垂釣之意)。 基本解釋 磻溪 PánXī [nameofriverinShanxiprovince]水名。一名璜河。在今陜西寶雞市東南。源出南山茲谷,北流入渭水。相傳呂尚(姜太公)垂釣于此而遇周文王 辭典解釋 磻溪pánxīㄆㄢˊㄒㄧ 河川名。在今陜西省寶雞縣 |
磻磎 | 見"磻溪"。 基本解釋 見"磻溪"。 |
磻礡 | 廣大無邊。亦借指大地。 基本解釋 廣大無邊。亦借指大地。 |
流磻 | 詞語解釋 流磻 [ liú bō ] ⒈ 謂習射。磻,結于箭身絲繩上的石塊。 引證解釋 ⒈ 謂習射。磻,結于箭身絲繩上的石塊。 引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四:“息徒蘭圃,秣馬 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
釣磻 | 《尚書大傳》卷二:“周文王至磻溪,見呂尚釣,文王拜。尚云:‘望釣得玉璜,剜曰:姬受命,呂佐檢,德合于今昌來提?!焙笠蛞浴搬灤憽睘橘t才隱居待時或君臣遇合的典故。 基本解釋 《尚書大傳》卷二:“周文王至磻溪,見呂尚釣,文王拜。尚云:‘望釣得玉璜,剜曰:姬受命,呂佐檢,德合于今昌來提?!焙笠蛞浴搬灤憽睘橘t才隱居待時或君臣遇合的典故。 |
磻磎 | 詞語解釋 磻磎 [ bō qī ] ⒈ 見“磻溪”。 引證解釋 ⒈ 見“磻溪”。 |
磻石 | 1.盤石;大石。 基本解釋 1.盤石;大石。 |
磻溪叟 | 詞語解釋 磻溪叟 [ pán xī sǒu ] ⒈ 周呂尚的別稱。 引證解釋 ⒈ 周 呂尚 的別稱。參見“磻溪”。 引 唐 杜牧 《早秋客舍》詩:“不及 磻溪叟,身閑長自由?!? |
礛磻 | 銳利的石制箭頭。 基本解釋 銳利的石制箭頭。 |
流磻 | 流磻 謂習射 磻,結于箭身絲繩上的石塊。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四:“息徒蘭圃,秣馬 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基本解釋 謂習射。磻,結于箭身絲繩上的石塊。 網(wǎng)絡解釋 流磻 謂習射 磻,結于箭身絲繩上的石塊。三國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四:“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
釣磻 | 《尚書大傳》卷二:“周文王至磻溪,見呂尚釣,文王拜。尚云:‘望釣得玉璜,剜曰:姬受命,呂佐檢,德合于今昌來提?!焙笠蛞浴搬灤憽睘橘t才隱居待時或君臣遇合的典故。 基本解釋 《尚書大傳》卷二:“周文王至磻溪,見呂尚釣,文王拜。尚云:‘望釣得玉璜,剜曰:姬受命,呂佐檢,德合于今昌來提?!焙笠蛞浴搬灤憽睘橘t才隱居待時或君臣遇合的典故。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