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梆子腔 | 詞語解釋 梆子腔 [ bāng zi qiāng ] ⒈ 一種伴用梆子來加強節(jié)奏的唱腔。 英 the music of some local operas; ⒉ 以梆子腔演唱的幾種地方戲曲,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的通稱。 英 bangzi operas; 引證解釋 ⒈ 戲曲聲腔。我國北方用硬木梆子作打擊樂器以按節(jié)拍的劇種的統(tǒng)稱。如秦腔(陜西梆子)、晉劇(山西梆子)、豫劇(河南梆子)以及河北梆子、山東梆子等。 引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封臺》:“咸豐 以后,專重二簧,近則并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謂梆子腔。” |
山西梆子 | |
打亮梆子 | 辭典解釋打亮梆子dǎ liàng bāng zi 亮梆子,天亮時候打的梆子。打亮梆子指敲五更。 《紅樓夢.第八三回》:「嘴里胡說白道,只說好像刀子割了去的是的。直鬧到打亮梆子以后才好些了?!?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打亮梆子dǎliàngbāngziㄉㄚˇㄌㄧㄤˋㄅㄤ˙ㄗ 亮梆子,天亮時候打的梆子。打亮梆子指敲五更。 《紅樓夢.第八三回》:「嘴里胡說白道,只說好像刀子割了去的是的。直鬧到打亮梆子以后才好些了。」 |
下梆子 | 辭典解釋下梆子xià bāng zi 舊時報更,以擊梆子為號,故稱初更時候為「下梆子」。 《紅樓夢.第九二回》:「外面下雪,早已下了梆子了?!?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下梆子xiàbāngziㄒㄧㄚˋㄅㄤ˙ㄗ 舊時報更,以擊梆子為號,故稱初更時候為「下梆子」。 《紅樓夢.第九二回》:「外面下雪,早已下了梆子了。」 |
河南梆子 | 詞語解釋 河南梆子 [ hé nán bāng zi ] ⒈ 即豫劇。參見“豫劇”。 引證解釋 ⒈ 即豫劇。參見“豫劇”。 國語辭典 河南梆子 [ hé nán bāng zi ] ⒈ 河南地方戲曲。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陜西、山西等地。梆子腔的一種,演唱時以硬木梆子按拍,節(jié)奏鮮明。 |
木梆 | 木梆 mù bāng 木梆 用挖空的木頭做成的梆子。 曹禺 《雷雨》第三幕:“四周卻更顯得沉悶了,偶爾聽見幾聲青蛙叫和更夫的木梆聲,暴雨就快要來了?!?基本解釋 用挖空的木頭做成的梆子。 辭典解釋 木梆mùbāngㄇㄨˋㄅㄤ 一種古代用竹或木制成的響器。敲擊時發(fā)出聲音,可用來召集群眾、報警或巡夜打更等。 網絡解釋 木梆 mùbāngㄇㄨˋㄅㄤ 木梆 用挖空的木頭做成的梆子。曹禺《雷雨》第三幕:“四周卻更顯得沉悶了,偶爾聽見幾聲青蛙叫和更夫的 |
梆梆硬 | 梆梆硬 詞語:梆梆硬 釋義:形容物體結實堅硬。 示例:上了凍的土地——梆梆硬。 基本解釋 形容很堅硬。 網絡解釋 梆梆硬 詞語:梆梆硬 釋義:形容物體結實堅硬。 示例:上了凍的土地——梆梆硬。 |
潦倒梆子 | 詞語解釋 潦倒梆子 [ liáo dǎo bāng zi ] ⒈ 方言。不成器的人。徐光耀《平原烈火》十八:“現(xiàn)在周巖松常把村里一個潦倒梆子外號叫錢串兒的叫去,半夜里喝酒打牌?!?引證解釋 ⒈ 方言。不成器的人。 引 徐光耀 《平原烈火》十八:“現(xiàn)在 周巖松 常把村里一個潦倒梆子外號叫 錢串兒 的叫去,半夜里喝酒打牌?!? |
梆子戲 | 梆子戲 梆子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戲曲劇種。江蘇梆子是明末清初山、陜梆子(說山東梆子)流入徐州地區(qū)與當地方言土語結合,至今仍還有。吸收當地曲藝、民歌等音調發(fā)展而成。俗稱“大戲”,亦名“梆子戲”、“豫劇”、“徐州梆子”等,1960年始定名為江蘇梆子。 基本解釋 梆子腔系統(tǒng)的各種戲劇。 網絡解釋 梆子戲 梆子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戲曲劇種。江蘇梆子是明末清初山、陜梆子(說山東梆子)流入徐州地區(qū)與當地方言土語結合,至今仍還有。吸收 |
老梆子 | 詞語解釋 老梆子 [ lǎo bāng zi ] ⒈ 方言。對老年人的蔑稱。 ⒉ 方言。猶老調子。 引證解釋 ⒈ 方言。對老年人的蔑稱。 引 老舍 《龍須溝》第一幕:“老梆子,你管他媽的什么閑事,你身上也癢癢嗎?” ⒉ 方言。猶老調子。 引 葉子玲 《雪飄除夕》:“要是以前,一看這漫天飛雪,他準會樂呵呵地哼幾句‘瑞雪兆豐年’的老梆子?!?國語辭典 老梆子 [ lǎo bāng zi ] ⒈ 輕蔑老年人的話。 例 如:「老梆子,快走開!別在這里礙手礙腳的?!? |
山東梆子 | |
硬梆梆 | |
三梆 | 三梆 三次擊梆木,是封建時代官長坐堂前的信號。出自昆曲《十五貫》第八場 基本解釋 三次擊梆木。封建時代官長坐堂前的信號。 網絡解釋 三梆 三次擊梆木,是封建時代官長坐堂前的信號。出自昆曲《十五貫》第八場 |
梆梆槍 | 梆梆槍 四川方言。長槍。 《紅色歌謠集·赤衛(wèi)隊之歌》:“背上背的嘛嗹嗹,梆梆槍那嘛溜溜,見了嘛敵人嘛哎喲打一仗?。 ?基本解釋 1.方言。長槍。 網絡解釋 梆梆槍 四川方言。長槍。 《紅色歌謠集·赤衛(wèi)隊之歌》:“背上背的嘛嗹嗹,梆梆槍那嘛溜溜,見了嘛敵人嘛哎喲打一仗??!” |
老梆子 | 老梆子 1.方言。對老年人的蔑稱。 2.方言。猶老調子。 3.方言。老王梆子。老鐵梆子。老飄梆子。 4.西北俗語。老混混 老痞子 基本解釋 1.方言。對老年人的蔑稱。2.方言。猶老調子。 辭典解釋 老梆子lǎobāngziㄌㄠˇㄅㄤ˙ㄗ 輕蔑老年人的話。 如:「老梆子,快走開!別在這里礙手礙腳的?!挂卜Q為「老梆殼」。 網絡解釋 老梆子 1.方言。對老年人的蔑稱。 2.方言。猶老調子。 3.方言。老王梆子。老鐵梆子。老飄梆子。 4.西北俗語。老混混老痞子 |
山東梆子 |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
乾敲梆子不賣油 | 辭典解釋干敲梆子不賣油gān qiāo bāng zi bù mài yóu 引申為令人渴望卻達不到目的。 如:「那位候選人盡管高談闊論的發(fā)表政見,但是干敲梆子不賣油,說的不切實際?!?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干敲梆子不賣油gānqiāobāngzibùmàiyóuㄍㄢㄑㄧㄠㄅㄤ˙ㄗㄅㄨˋㄇㄞˋㄧㄡˊ 引申為令人渴望卻達不到目的。 如:「那位候選人盡管高談闊論的發(fā)表政見,但是干敲梆子不賣油,說的不切實際。」 |
梆鼓 | 詞語解釋 梆鼓 [ bāng gǔ ] ⒈ 梆子和鼓。報更的響器。 引證解釋 ⒈ 梆子和鼓。報更的響器。 引 清 趙翼 《獨夜》詩:“麗譙梆鼓夜初長,節(jié)物經秋愛淺涼?!?國語辭典 梆鼓 [ bāng gǔ ] ⒈ 板鼓的別名。參見「板鼓」條。 |
喪梆 | 喪梆 喪梆是漢語詞匯,拼音是sàngbāng,解釋為用話冒犯。 基本解釋 喪梆 sngbāng (1)〈方〉 (2)[stiff]∶[說話或性格等]不溫和,脾氣倔強 (3)[offend]∶用話冒犯 別拿這些話喪梆人 網絡解釋 喪梆 喪梆是漢語詞匯,拼音是sàngbāng,解釋為用話冒犯。 |
潦倒梆子 | 潦倒梆子 潦倒梆子,方言,指不成器的人。 基本解釋 方言。不成器的人。徐光耀《平原烈火》十八:“現(xiàn)在周巖松常把村里一個潦倒梆子外號叫錢串兒的叫去,半夜里喝酒打牌?!?網絡解釋 潦倒梆子 潦倒梆子,方言,指不成器的人。 |
上黨梆子 | 上黨梆子 上黨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省東南部。享有同蒲劇、晉劇同等歷史的文化資格,是上黨戲的代表劇種。它在道光年間稱為本地土戲,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時稱作上黨宮調,1954年定名為上黨梆子。上黨梆子以演唱梆子腔為主,兼唱昆曲、皮黃、羅羅腔、卷戲,俗稱“昆梆羅卷黃”。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基本解釋 亦稱“上黨宮調”。戲曲劇種。流行于山西東南部古上黨地區(qū),所用腔調除梆子腔外 |
南梆子 | |
陝西梆子 | 辭典解釋陜西梆子shǎn xī bāng zi 秦腔的別名。參見「秦腔」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陜西梆子shǎnxībāngziㄕㄢˇㄒㄧㄅㄤ˙ㄗ 秦腔的別名。參見「秦腔」條。 |
擊梆 | 詞語解釋 擊梆 [ jī bāng ] ⒈ 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報或巡更示警等。 引證解釋 ⒈ 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報或巡更示警等。 引 明 呂維祺 《四彝館增定館則》之十五:“諸生每日辰初入館……候擊梆散館,不許先出?!?《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原差道:‘此是經卷,又不是甚么財物,待我在轉桶邊擊梆,稟一聲,遞進去不妨?!?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發(fā)各告示》:“許擊梆從轉斗內投進?!? |
梆鑼 | 詞語解釋 梆鑼 [ bāng luó ] ⒈ 梆子和銅鑼。報更的響器。 引證解釋 ⒈ 梆子和銅鑼。報更的響器。 引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保甲·守御救援》:“每晚各街撥派戶丁五人,持梆鑼器械,往來巡邏,按更次鳴鑼敲梆,直至天明?!?《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可奈墻外是梆鑼聒噪,堂上是人語喧嘩,再也莫想睡得穩(wěn)?!? |
梆硬 | 梆硬 梆硬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極堅硬。在四川話等西南官話中,“梆硬”就是很硬、硬邦邦的意思。 基本解釋 梆硬 bāngyng [hard]極堅硬 梆硬的水泥板 網絡解釋 梆硬 梆硬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極堅硬。在四川話等西南官話中,“梆硬”就是很硬、硬邦邦的意思。 |
梆子頭 | 詞語解釋 梆子頭 [ bāng zi tóu ] ⒈ 形體像促織的一種昆蟲。 引證解釋 ⒈ 形體像促織的一種昆蟲。 引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織之別種三,肥大倍焉者,色澤如油,其聲呦、呦、呦,曰油葫蘆。其首大者,聲梆、梆,曰梆子頭……三者不能鬭而能聲,擯於養(yǎng)者?!? |
梆子腔 | 梆子腔 梆子腔,中國傳統(tǒng)戲曲四大聲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擊節(jié)而得名。陜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乾F(xiàn)存最早的梆子腔劇種,它們對梆子腔基本音樂風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陜西的秦腔、山西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北梆子、河南的豫?。ê幽习鹱樱?、山東的山東梆子(曹州梆子)、山東的萊蕪梆子等,均屬梆子腔。 基本解釋 梆子腔 bāngziqiāng (1)[themusicofsomelocaloperas]∶一種伴用梆子來加強節(jié)奏的唱腔 (2)[bangzioperas]∶以梆子腔演 |
梆梆槍 | 詞語解釋 梆梆槍 [ bāng bāng qiāng ] ⒈ 方言。長槍。 引證解釋 ⒈ 方言。長槍。 引 《紅色歌謠集·赤衛(wèi)隊之歌》:“背上背的嘛嗹嗹,梆梆槍那嘛溜溜,見了嘛敵人嘛哎喲打一仗啊!” 原注:“四川 方言,即長槍?!? |
山西梆子 | 山西梆子 中國戲曲劇種。即晉劇。一般指中路梆子,有時也是山西省流行的中路、北路、蒲州、上黨四大梆子的統(tǒng)稱。中路梆子淵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豐年間已盛行,流行于山西中部、內蒙、河北、陜西部分地區(qū)。念口用蒲口,發(fā)展過程中吸收晉中地區(qū)民歌、秧歌等民間藝術韻調,風格特具 。 基本解釋 即晉劇。地方戲曲的腔調或劇種名。流行于山西中部地區(qū)。 辭典解釋 山西梆子shānxībāngziㄕㄢㄒㄧㄅㄤ˙ㄗ 流行于我國山西地方的劇種。由蒲劇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