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矹矹 | 矹矹 【詞語】矹矹 【注音】wù wù 【詞義】 1、高聳貌。 2、猶杌杌。癡呆貌;昏沉貌。 【相關內(nèi)容】 1、唐 寒山 《詩》之二六二:“ 仙都 最高秀,羣峯聳翠屏,遠遠望何極,矹矹勢相迎?!?2、宋 岳珂 《桯史·八陣圖詩》:“ 晉 大司馬 宣武公 , 常山 之蛇中首尾,幙中矹矹何物客,未有一客能解此?!?宋 史能 《觀時集》:“晝勞於事而形從之,夜勞於夢而魂從之,形魂俱勞而莫之已,縱去利損嗜,舍榮忘辱,而心常矹矹然,將之僅能終也?!?/td> |
五矹 | 五矹 五矹亦作“ 五屼 ”,山名,在今 四川 樂山縣 南,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 基本解釋 亦作“五屼”。 網(wǎng)絡解釋 五矹 五矹亦作“五屼”,山名,在今四川樂山縣南,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 |
硉矹 | 硉矹 亦作“ 硉兀 ”。 1.高聳;突出。 唐 李白 《明堂賦》:“挐金龍之蟠蜿,掛天珠之硉矹。” 宋 陸游 《燕堂獨坐意象殊憒憒起登子城作此詩》:“夢中涉 黃河 , 太行 高硉矹?!?明 李東陽 《次韻答方石先生》之二:“ 霞城 硉矹高千仞,只恐胸中尚易平?!?清 錢謙益 《彭達生晦農(nóng)草序》:“當此之時,余如東郊之老馬,骨骼硉兀。” 基本解釋 1.亦作"硉兀"。2.高聳;突出。3.引申為委屈不平。4.嚴峻。5.豪放;高亢。 網(wǎng)絡解釋 硉矹 亦作“硉?!?。 |
硉矹 | 詞語解釋 硉矹 [ lù wù ] ⒈ 亦作“硉兀”。 ⒉ 高聳;突出。 ⒊ 引申為委屈不平。 ⒋ 嚴峻。 ⒌ 豪放;高亢。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硉?!?。 ⒉ 高聳;突出。 引 唐 李白 《明堂賦》:“挐金龍之蟠蜿,掛天珠之硉矹?!?宋 陸游 《燕堂獨坐意象殊憒憒起登子城作此詩》:“夢中涉 黃河,太行 高硉矹?!?明 李東陽 《次韻答方石先生》之二:“霞城 硉矹高千仞,衹恐胸中尚易平?!?清 錢謙益 《彭達生晦農(nóng)草序》:“當此之時,余如東郊之老馬,骨骼 |
矹硉 | 矹硉 矹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wù lù,比喻胸中不平之氣。 基本解釋 山石突出貌。喻胸中不平之氣。 網(wǎng)絡解釋 矹硉 矹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wùlù,比喻胸中不平之氣。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