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薛卞之門 | |
薛夜來 | |
薛福成 | 薛福成 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字叔耘,號庸庵,江蘇無錫賓雁里人,出生于書香門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發(fā)起者。自幼即受時代影響,廣覽博學,致力經(jīng)世實學,不做詩賦,不習小楷,對八股尤為輕視。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豐,著有《庸庵文編》四卷、《續(xù)編》二卷、《外編》四卷、《庸庵海外文編》、《籌洋芻議》十四卷、《出使四國日記》六卷、《續(xù)刻》、《庸庵筆記》 |
薛濤箋 | |
薛濤 | 辭典解釋薛濤xuē táo 人名。(西元768~831)?字洪度。唐長安人,知音律,工詩文,有才情,為一代名妓。晚年居浣花溪,能制松花紙與深紅小粉箋,裁書供吟,酬獻賢杰,時人稱為「薛濤箋」。著有《詩集》一卷。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薛濤xuētáoㄒㄩㄝㄊㄠˊ 人名。(西元768~831)?字洪度。唐長安人,知音律,工詩文,有才情,為一代名妓。晚年居浣花溪,能制松花紙與深紅小粉箋,裁書供吟,酬獻賢杰,時人稱為「薛濤箋」。著有《詩集》一卷。 |
薛卞 | 薛卞 薛卞,是漢語詞匯,比喻善于鑒識和發(fā)現(xiàn)人才者。 基本解釋 1.指古代善于鑒定刀劍的薛燭和能夠發(fā)現(xiàn)寶玉的卞和。后比喻善于鑒識和發(fā)現(xiàn)人才者。 網(wǎng)絡解釋 薛卞 薛卞,是漢語詞匯,比喻善于鑒識和發(fā)現(xiàn)人才者。 |
褚薛 | 褚薛 chǔ xuē褚薛初 唐 書法家 褚遂良 、 薛稷 的并稱。 基本解釋 1.初唐書法家褚遂良﹑薛稷的并稱。 網(wǎng)絡解釋 褚薛 chǔxuēㄔㄨˇㄒㄩㄝ褚薛初唐書法家褚遂良、薛稷的并稱。 |
岐薛 | |
薛陶牋 | 見“薛濤箋 ”。 基本解釋 見“薛濤箋”。 |
薛濤牋 | 見“薛濤箋 ”。 基本解釋 見“薛濤箋”。 |
三薛 | 1.唐薛收與侄元敬﹑德音的合稱。 基本解釋 1.唐薛收與侄元敬﹑德音的合稱。 |
薛燭 | 薛燭 薛燭,春秋秦人,善相劍。曾經(jīng)周游列國 基本解釋 1.春秋越人,善相劍。 網(wǎng)絡解釋 薛燭 薛燭,春秋秦人,善相劍。曾經(jīng)周游列國 |
毛薛 | 毛薛 毛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máo xuē,戰(zhàn)國時趙處士毛公與薛公的合稱。,《史記.魏公子列傳》有記載。 基本解釋 戰(zhàn)國時趙處士毛公與薛公的合稱。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賣漿家。魏公子信陵君客趙﹐聞二人名﹐折節(jié)往從之游。后秦兵攻魏﹐信陵君不歸﹐二人力勸其歸救魏國﹐終于大破秦軍。事詳《史記.魏公子列傳》。后亦泛指有才能而受到器重的布衣之士。 網(wǎng)絡解釋 毛薛 毛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máoxuē,戰(zhàn)國時趙處士毛公與薛公的 |
薛燭 | 薛燭 薛燭,春秋秦人,善相劍。曾經(jīng)周游列國 基本解釋 1.春秋越人,善相劍。 網(wǎng)絡解釋 薛燭 薛燭,春秋秦人,善相劍。曾經(jīng)周游列國 |
薛燭 | |
薛仁貴 | 辭典解釋薛仁貴xuē rén guì 人名。(西元612~681)?名禮,唐絳州龍門人(今山西省河津縣西二里)?。少貧賤,以田為業(yè)。善騎射,貞觀年間隨太宗征遼東,所向披靡。高宗時屢破高麗、契丹、突厥,而立奇功,官拜本衛(wèi)大將軍,封平陽郡公。永淳二年卒,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后世據(jù)其功勛,編撰雜劇與演義。 英語 Xue Rengui (614-683)? great Tang dynasty general法語 Xue Rengui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薛仁貴xuērénguìㄒㄩㄝㄖㄣˊㄍㄨㄟˋ 人名。(西元612~ |
薛譚 | |
薛濤箋 | 薛濤箋 (紙張類別)薛濤設計的箋紙,是一種便于寫詩,長寬適度的箋。此箋原用作寫詩作為詩箋,后來逐漸用作寫信,甚至官方國札也用此箋,流傳至今。 基本解釋 見"薛濤箋"。 辭典解釋 薛濤箋xuētáojiānㄒㄩㄝㄊㄠˊㄐㄧㄢ 唐代名妓薛濤所制的深紅小彩箋。今亦指紅色八行箋。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出》:「『這是甚么紙?』(旦)?『薛濤箋?!弧?網(wǎng)絡解釋 薛濤箋(紙張類別) 薛濤設計的箋紙,是一種便于寫詩,長寬適度的箋。此箋原用 |
薛越 | |
滕薛爭長 | 滕薛爭長 公元前712年,姬姓滕侯與任姓薛侯同去魯國朝見周天子,兩人都爭著排在前頭為長。薛侯認為他的祖先分封在前應排在前頭,滕侯認為自己是皇族姓應排首位。魯隱公派羽父去勸說薛侯,薛侯同意讓滕侯居上。 基本解釋 《左傳.隱公十一年》:"滕侯﹑薛侯來朝﹐爭長。"后以"滕薛爭長"為典﹐謂競相生長。 辭典解釋 滕薛爭長téngxuēzhēngchángㄊㄥˊㄒㄩㄝㄓㄥㄔㄤˊ 春秋時,滕侯與薛侯互爭席次的故事。見《左傳.隱公十一年》。后比喻互比高下 |
岐薛 | 岐薛 漢語詞匯,指唐代岐王李范和薛王李業(yè)。 基本解釋 指唐代岐王李范和薛王李業(yè)。均唐玄宗弟。 網(wǎng)絡解釋 岐薛 漢語詞匯,指唐代岐王李范和薛王李業(yè)。 |
薛濤箋 | 薛濤箋 (紙張類別)薛濤設計的箋紙,是一種便于寫詩,長寬適度的箋。此箋原用作寫詩作為詩箋,后來逐漸用作寫信,甚至官方國札也用此箋,流傳至今。 基本解釋 見"薛濤箋"。 辭典解釋 薛濤箋xuētáojiānㄒㄩㄝㄊㄠˊㄐㄧㄢ 唐代名妓薛濤所制的深紅小彩箋。今亦指紅色八行箋。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出》:「『這是甚么紙?』(旦)?『薛濤箋?!弧?網(wǎng)絡解釋 薛濤箋(紙張類別) 薛濤設計的箋紙,是一種便于寫詩,長寬適度的箋。此箋原用 |
薛夜來 | 薛夜來 三國魏文帝曹丕的寵姬。原名薛靈蕓,常山人,美容貌。 基本解釋 三國魏文帝曹丕的寵姬。原名薛靈蕓,常山人,美容貌。魏文帝改其名曰夜來。夜來妙于針工,雖處于深帷之內(nèi),于深帷之內(nèi),不用燈燭之光,縫制立成,宮中號為針神。見晉王嘉《拾遺記.魏》。 網(wǎng)絡解釋 薛夜來 三國魏文帝曹丕的寵姬。原名薛靈蕓,常山人,美容貌。 |
薛延陀 | 薛延陀 薛延陀,中國北方古代民族。亦為汗國名。原為鐵勒諸部之一﹐由薛、延陀兩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從事游牧,役屬于突厥。 薛延陀是東部高車一部落。曾經(jīng)于南齊永明五年,隨阿伏至羅到準噶爾盆地建高車國。南北朝時游牧于阿爾泰山西南,額爾齊斯河一帶,少數(shù)留在于都斤山。隋大業(yè)元年(605),鐵勒諸部奮起反抗西突厥暴政,共推契苾部首領契苾歌楞為易勿真莫何可汗,又推薛延陀部首領乙失缽為野咥可汗,于是乙失缽率部立 |
薛卞 | |
薛夜來 | 薛夜來 三國魏文帝曹丕的寵姬。原名薛靈蕓,常山人,美容貌。 基本解釋 三國魏文帝曹丕的寵姬。原名薛靈蕓,常山人,美容貌。魏文帝改其名曰夜來。夜來妙于針工,雖處于深帷之內(nèi),于深帷之內(nèi),不用燈燭之光,縫制立成,宮中號為針神。見晉王嘉《拾遺記.魏》。 網(wǎng)絡解釋 薛夜來 三國魏文帝曹丕的寵姬。原名薛靈蕓,常山人,美容貌。 |
滕薛爭長 | |
怯薛 | |
薛瑄 |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溫,號敬軒。河津(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里望鄉(xiāng)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學家、文學家,河東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世稱“薛河東”。 薛瑄為永樂十九年(1421年)進士,官至通議大夫、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天順八年(1464年)去世,贈資善大夫、禮部尚書,謚號文清,故后世稱其為“薛文清”。隆慶五年(1571年),從祀孔廟。 薛瑄繼曹端之后,在北方開創(chuàng)了“河東之學”,門徒遍及山西、河 |
斛薛 | 斛薛 斛薛是漢語詞匯,拼音為hú xuē,意思是部落名。 基本解釋 部落名。又復姓。北魏時屬高車部。高車或曰敕勒,鐵勒,散處漠北。唐貞觀中鐵勒十一部內(nèi)附,太宗以其地置高闕州。 網(wǎng)絡解釋 斛薛 斛薛是漢語詞匯,拼音為húxuē,意思是部落名。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