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浯溪筆 | 浯溪筆 唐安史之亂平定后元結作《大唐中興頌》由書法家顏真卿書寫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頌肅宗的功德。后因稱書寫歌功頌德文章的筆為浯溪筆。 基本解釋 唐安史之亂平定后,元結作《大唐中興頌》,由書法家顏真卿書寫,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頌肅宗的功德。后因稱書寫歌功頌德文章的筆為"浯溪筆"。 網絡解釋 浯溪筆 唐安史之亂平定后元結作《大唐中興頌》由書法家顏真卿書寫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頌肅宗的功德。后因稱書寫歌功頌德 |
浯水 | 浯水 浯水,即浯河,下游又稱渠河,五汶之一。《辭?!贩Q:“浯河,在山東省東部,發(fā)源于沂山東麓,東北流經安丘、諸城兩縣入濰河“。酈道元《水經注?濰水》,”(濰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謂之巨 平山也?!兜乩碇尽吩唬红`門縣有高柘山、壺山,浯水所出,東北入濰。今是山西接浯山。許慎《說文》言水出靈門壺山,世謂之浯汶矣。其水東北逕姑幕縣 故城東(今安丘石埠子鎮(zhèn)駐地)”。 浯水發(fā)源于臨朐、安丘、沂水三縣交界的太 |
浯溪石 | 浯溪石 唐 元結 作《大唐中興頌》,銘刻在 浯溪 旁的石崖上,以歌頌 肅宗 的功德。后遂泛稱銘刻勛績的碑石為“浯溪石”。 宋 辛棄疾 《滿江紅·賀王帥宣子平湖南寇》詞:“待刻公勛業(yè)到云霄,浯溪石?!?基本解釋 唐元結作《大唐中興頌》,銘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頌肅宗的功德。后遂泛稱銘刻勛績的碑石為"浯溪石"。 網絡解釋 浯溪石 唐元結作《大唐中興頌》,銘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頌肅宗的功德。后遂泛稱銘刻勛績的碑石為“浯溪石 |
浯溪 | |
浯溪石 | |
浯溪 | 浯溪 浯溪,是發(fā)源于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陽明山國級森林公園內的一條小溪通過雙牌水渠流至永州市祁陽縣治所在地浯溪街道浯溪碑林湘江河的一條溪河的名字。 基本解釋 1.溪水名。在湖南省祁陽縣西南。唐詩人元結卜居于此,筑臺建亭,臺曰峿臺,亭曰吾亭,與浯溪并稱"三吾"。2.借指形勝之地。 網絡解釋 浯溪 浯溪,是發(fā)源于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陽明山國級森林公園內的一條小溪通過雙牌水渠流至永州市祁陽縣治所在地浯溪街道浯溪碑林湘江河的一 |
浯溪筆 | 浯溪筆 唐安史之亂平定后元結作《大唐中興頌》由書法家顏真卿書寫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頌肅宗的功德。后因稱書寫歌功頌德文章的筆為浯溪筆。 基本解釋 唐安史之亂平定后,元結作《大唐中興頌》,由書法家顏真卿書寫,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頌肅宗的功德。后因稱書寫歌功頌德文章的筆為"浯溪筆"。 網絡解釋 浯溪筆 唐安史之亂平定后元結作《大唐中興頌》由書法家顏真卿書寫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頌肅宗的功德。后因稱書寫歌功頌德 |
浯嶼 | 浯嶼 浯嶼,是福建東南海中的一個小島,地理位置在于小擔島與鎮(zhèn)海角之間,面積0.96平方公里,屬今漳州龍海市港尾鎮(zhèn)。 基本解釋 浯洲嶼的省稱,即今福建省金門島。明洪武中置浯嶼水寨于嶼上,清漸以金門為名,浯嶼之稱遂廢。 網絡解釋 浯嶼 浯嶼,是福建東南海中的一個小島,地理位置在于小擔島與鎮(zhèn)海角之間,面積0.96平方公里,屬今漳州龍海市港尾鎮(zhèn)。 |
浯嶼 | 浯嶼 浯嶼,是福建東南海中的一個小島,地理位置在于小擔島與鎮(zhèn)海角之間,面積0.96平方公里,屬今漳州龍海市港尾鎮(zhèn)。 基本解釋 浯洲嶼的省稱,即今福建省金門島。明洪武中置浯嶼水寨于嶼上,清漸以金門為名,浯嶼之稱遂廢。 網絡解釋 浯嶼 浯嶼,是福建東南海中的一個小島,地理位置在于小擔島與鎮(zhèn)海角之間,面積0.96平方公里,屬今漳州龍海市港尾鎮(zhèn)。 |
浯嶼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