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行香子》的古詩詞列表(124首)
行香子(欽譜)簡介
《中原音韻》、《太平樂府》俱注“雙調”。蔣氏《九宮譜目》入中呂引子。
行香子(欽譜) 格律一 雙調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 晁補之
前歲栽桃,今歲成蹊,更黃鸝久住相知,微行清露,細履斜暉,對林中侶,閒中我,醉中誰,
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韻中中中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韻仄中平中句中中仄句仄平平韻
此調以晁詞、蘇詞、秦詞、韓詞為正體,而韓詞一體填者頗少。按此五首字句悉同,所辨者在前后段起二句或押韻或不押韻耳。若杜詞之或添字、或減字,趙詞之減字,李詞之添字,皆變體也。此詞前段起句,后段第一、二句俱不用韻,晁詞別首“雪里清香”詞正與此同。又王銑“金井先秋”詞亦與此同,惟前段第三句“幾回驚覺夢初長”,不作上三下四句法異。葛勝仲詞前段第三句“漸老人不奈悲秋”,“老”字仄聲。晁詞別首后段第一、二、三句“芳尊移就,幽葩折取,似玉人攜手同歸”,“折”字、“玉”字俱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其馀悉參類列諸詞,惟杜詞平仄獨異,即不復校。
行香子(欽譜) 格律二 雙調六十六字,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 蘇軾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銷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平仄平平韻平仄平平韻平平仄讀仄仄平平韻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句平平仄句仄平平韻
此與晁詞同,惟前段起句押韻異。按晏幾道“晚綠寒紅”詞及蘇軾別首“北望平川”詞皆與此同。又歐陽修詞前段第三句“藍溪水染輕裙”少一字,后段第三句“向越橋邊青柳朱門”多一字。查張先集,刻前句作“藍溪水深染輕裙”,后句作“越橋邊青柳朱門”,仍與蘇詞體同,故不另錄。
行香子(欽譜) 格律三 雙調六十六字,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四平韻 蘇軾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誇君賜,初拆臣封,看分香餅,黃金縷,蜜云龍,
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韻仄平平讀平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平平仄句仄平平韻
此與晁詞同,惟前段第一句押韻,后段第二句亦押韻異。按蘇軾“一葉舟輕”詞,晁補之“歸鳥翩翻”詞,晁次膺“別恨綿綿”詞,葛勝仲“風物颼颼”詞,趙師俠“春日遲遲”詞,汪莘“策杖溪邊”詞,洪瑹“楚楚精神”詞,黃升“寒意方濃”詞,皆與此同。
行香子(欽譜) 格律四 雙調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韻 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韻仄平平讀平仄平平韻仄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仄平平平句仄平仄句仄平平韻
此亦與晁詞同,惟前段第一句押韻,后段第一、二句俱押韻矣。按辛棄疾“白露園蔬”詞,劉過“佛寺云邊”詞,蔣捷“紅了櫻桃”詞,張翥“水遠天低”詞,元好問“漫漫清池”詞,皆與此同。
行香子(欽譜) 格律五 雙調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五平韻 韓玉
一剪梅花,一見銷魂,況溪橋,雪里前村,香傳細蕊,春透靈根,更水清泠,云黯淡,月黃昏,
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韻仄平平讀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句平仄仄句仄平平韻
此與晁詞同,惟后段第一、二句押韻異。
行香子(欽譜) 格律六 雙調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韻 杜安世
黃金葉細,碧玉枝纖,初暖日,當乍晴天,向武昌溪畔,于彭澤門前,陶潛影,張緒態(tài),兩相牽,
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韻平仄仄讀平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平平韻平平仄句平仄仄句仄平平韻
此亦晁詞體,惟前后段第四、五句各添一字,第六句各減一字異。句中平仄亦與各家小異。
行香子(欽譜) 格律七 雙調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韻 趙長卿
驕馬花驄,柳陌經從,小春天,十里和風,個人家住,曲巷墻東,好軒窗,好體面,好儀容,
平仄平平韻仄仄平平韻仄平平讀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韻仄平平句仄仄仄句仄平平韻
此與秦詞體同,惟前后段第六句各減一字異。按《太平樂府》雙調詞,前后兩結,一首“似夢中身,石中火,水中鹽”,“是漢張良,越范蠡,晉陶潛”者,秦觀詞體也。一首“盼佳音,無佳信,誤佳期”,“見人羞,驚人問,怕人知”者,即此詞體也。
行香子(欽譜) 格律八 雙調六十九字,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 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韻仄平平平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仄平平平句平平仄句仄平平韻
此與蘇軾“攜手江村”詞同,惟后結三句各添一字異,亦襯字也。
行香子(龍譜)簡介
雙調小令,六十六字,上片五平韻,下片四平韻。音節(jié)流美,亦可略加襯字。
行香子(龍譜) 格律一 定格 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中平中讀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韻仄中平中句中平仄句中平平韻
上下片兩結皆以一去聲字領下三言三句。下片第二句有與上片平仄相同兼葉韻,亦有兩句并以仄收不葉韻者。
-
元代:盧摯社里詩人,塵外江村。
甚終朝、關定柴門。
釃泉行藥,釣月耕云。
間是誰歟,今隱者,古山君。
老子雖貧,盡辦清尊,但休嫌、俗壯輪*。
他時有暇,準去尋春。
把竹邊梅,松下石,可平分。 -
元代:張翥傳癖詩逋。
野逸山*。
是幽人、平日稱呼。
過如飯袋,勝似錢愚。
盡我為牛,人如虎,子非魚。
石銚風爐。
雪碗冰壺。
有清茶、可潤腸枯。
生涯何許,機事全疏。
但伴牢愁,盤礴贏,鼓嚨胡。 -
元代:張翥擾擾閻浮。
清濁同流。
費精神、補喜填憂。
歲云暮矣,卿可歸休。
有板支頤,書遮眼,被蒙頭。
螻蟻王侯。
華屋山丘。
待他時、老去優(yōu)游。
筑間茅屋,買個黃牛。
種芋成區(qū),瓜作圃,稻盈疇。 -
元代:張翥水遠天低。
雪意垂垂。
火爐頭、煨芋燃萁。
蒲團穩(wěn)坐,紙帳低圍。
且放些慵,補些拙,學些癡。
休惹群兒。
唱起銅*。
笑山翁、醉倒如泥。
誰分蜾嬴,莫近鴟夷。
把獨醒人,沉醉者,兩忘機。 -
元代:張翥傳癖詩逋。
野逸山*。
是幽人、平日稱呼。
過如飯袋,勝似錢愚。
盡我為牛,人如虎,子非魚。
石銚風爐。
雪碗冰壺。
有清茶、可潤腸枯。
生涯何許,機事全疏。
但伴牢愁,盤礴贏,鼓嚨胡。 -
元代:張翥謝董糟丘。
罷醉鄉(xiāng)侯。
更開除、從事青州。
長瓶盡臥,大白休浮。
本欲成歡,翻引病,不銷愁。
今日空喉。
明日扶頭。
甚竇中、甕下堪羞。
客應*斷,婦不須謀。
指水為言,山作誓,有盟鷗。 -
宋代:黃孝邁一春花下,幽恨重重。
又愁晴,又愁雨,又愁風。 -
元代:宋*槲葉風乾。
柏葉霜殷。
淺坡陀、路徑回環(huán)。
喜投公館,暫卸征鞍。
對竹蕭森,松夭矯,菊斕斑。
歲晏天寒。
誰共清歡。
過黃昏、愁恨多端。
燭花漸暗,爐火將殘。
更雁聲哀,砧聲急,雨聲繁。 -
元代:宋*槲葉風乾。
柏葉霜殷。
淺坡陀、路徑回環(huán)。
喜投公館,暫卸征鞍。
對竹蕭森,松夭矯,菊斕斑。
歲晏天寒。
誰共清歡。
過黃昏、愁恨多端。
燭花漸暗,爐火將殘。
更雁聲哀,砧聲急,雨聲繁。 -
元代:明本四序無窮。
萬物皆同。
守空門、佛祖家風。
香煙裊白,燭影搖紅。
對翠梧桐,金菡萏,玉芙蓉。
潦倒山翁。
少小頑童。
天性而、一樣疏慵。
偶來塵世,忘卻山中。
有一枝梅,千竿竹,萬年松。 -
元代:明本無物思量。
萬慮皆忘。
坐兩班、大眾禪床。
粗衣遮體,糲飯充腸。
有一函經,一佛像,一爐香。
功課尋常。
道行非狂。
愛山中、白晝偏長。
翠苔巖洞,綠竹山房。
有一天風,一天月,一天涼。 -
元代:明本大槿籬笆。
雪屋梅花。
香馥馥、疏影橫斜。
久辭**,識破浮華。
有云門餅,金牛飯,趙州茶。
驗盡龍蛇。
凡圣交加。
喜清貧、不管驕奢。
孤窗獨坐,目斷天涯。
閑伴清風,伴明月,伴煙霞。 -
元代:明本不愛嬌奢。
不喜繁華。
身穿著、百衲袈裟。
行中乞化,坐演三車。
卻怕人知,怕人問,怕人夸。
雪竹交加。
玉樹槎牙。
一枝開、五葉梅花。
東村檀越,西市恩家。
但去時齋,閑時講,坐時茶。 -
元代:明本頓脫塵羈。
深處幽棲。
兀騰騰、絕處忘機。
繩床石枕,竹榻柴扉。
卻也無憂,也無喜,也無非。
淡飯黃齏。
寂寞相宜。
類孤云、野鶴無疑。
策筇峰頂,巖洞閑嬉。
但看青山,看綠水,看云飛。 -
元代:明本欲出樊籠。
須契真宗。
善知識、千載難逢。
宏施捧喝,擊碎虛空。
卻有鉗錘,有爐鞲,有機鋒。
坐對孤峰。
嘯月吟風,握龍泉、坐鎮(zhèn)寰中。
野犴絕跡,狐兔潛蹤。
卻善調獅,善伏虎,善降龍。 -
元代:明本四序無窮。
萬物皆同。
守空門、佛祖家風。
香煙裊白,燭影搖紅。
對翠梧桐,金菡萏,玉芙蓉。
潦倒山翁。
少小頑童。
天性而、一樣疏慵。
偶來塵世,忘卻山中。
有一枝梅,千竿竹,萬年松。 -
元代:明本無物思量。
萬慮皆忘。
坐兩班、大眾禪床。
粗衣遮體,糲飯充腸。
有一函經,一佛像,一爐香。
功課尋常。
道行非狂。
愛山中、白晝偏長。
翠苔巖洞,綠竹山房。
有一天風,一天月,一天涼。 -
元代:明本大槿籬笆。
雪屋梅花。
香馥馥、疏影橫斜。
久辭**,識破浮華。
有云門餅,金牛飯,趙州茶。
驗盡龍蛇。
凡圣交加。
喜清貧、不管驕奢。
孤窗獨坐,目斷天涯。
閑伴清風,伴明月,伴煙霞。 -
元代:明本玉殿瓊樓。
金鎖銀鉤。
總不如、巖谷清幽。
蒲團紙帳,瓦缽磁甌。
卻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
萬事俱休。
名利都勾。
翼攀緣、永絕追求。
奚山作伴,云月為儔。
但樂清閑,樂自在,樂優(yōu)游。 -
元代:明本水竹之居。
吾愛吾廬。
石粼粼、亂砌階除。
軒窗隨意,小巧規(guī)模。
卻也清幽,也瀟灑,也安舒。
懶散無拘。
此等如何。
倚闌干、臨水觀魚。
風花雪月,贏得工夫。
好炷些香,圖些畫,讀些書。
首,注引筆記,不知是何筆記。
前兩首又見沈雄古今詞話卷下。
據元彭致中鳴鶴余音卷六,載前兩首,并未注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