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念奴嬌》的古詩詞列表(574首)
念奴嬌(欽譜)簡介
《碧雞漫志》云大石調(diào),又轉(zhuǎn)入道調(diào)宮,又轉(zhuǎn)入高宮大石調(diào)。姜夔詞注“雙調(diào)”。元高拭詞注“大石調(diào),又大呂調(diào)”。蘇軾“赤壁懷古”詞有“大江東去,一樽還酹江月”句,因名《大江東去》,又名《酹江月》,又名《赤壁詞》,又名《酹月》。曾覿詞名《壺中天慢》。戴復(fù)古詞有“大江西上”句,名《大江西上曲》。姚述堯詞有“太平無事,歡娛時(shí)節(jié)”句,名《太平歡》。韓淲詞有“年年眉?jí)?,坐對南枝”句,名《壽南枝》,又名《古梅曲》。姜夔詞名《湘月》,自注“即《念奴嬌》,鬲指聲。”張輯詞有“柳花淮甸春冷”句,名《淮甸春》。米友仁詞名《白雪詞》。張翥詞名《百字令》,又名《百字謠》。丘長春詞名《無俗念》。游文仲詞名《千秋歲》?!逗材珪吩~名《慶長春》,又名《杏花天》。此調(diào)有平韻、仄韻二體,凡句讀參差、大同小異者,譜內(nèi)各以類列。
念奴嬌(欽譜) 格律一 雙調(diào)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韻 蘇軾
憑空眺遠(yuǎn),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
中平中仄句仄中平中仄句中中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韻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
此調(diào)仄韻詞以此詞為正體,若蘇詞別首“大江東去”詞、姜夔“五湖舊約”詞句讀參差,姜夔“鬧紅一舸”詞、張炎“行行且止”詞多押一韻,張炎“長流萬里”詞多押兩韻,及張輯、趙長卿詞之添字,皆變體也。此詞前段第二句五字,后段第二句四字,第八句五字,前后段第四句皆七字,宋元人多如此填。按辛棄疾詞前段第二、三句“問阿誰堪比,太真顏色”,“阿”字、“太”字俱仄聲。張?jiān)稍~第六句“荷芰波生”,“荷”字平聲。趙師俠詞后段第四句“回首重城天樣遠(yuǎn)”,“回”字平聲。第五句“獨(dú)擁閒衾輾轉(zhuǎn)”,“獨(dú)”字仄聲。譜內(nèi)可平可仄據(jù)此,馀參所采仄韻諸詞。若沈公述詞前段第五句“難托春心脈脈”,上“脈”字入聲。黃庭堅(jiān)詞第八句“駕此一輪玉”,“一”字入聲。趙師俠詞第九句“蜂閒蝶怨”,“蝶”字入聲。趙長卿詞后段起句“竹外孤裊一枝”,“一”字入聲。趙師俠詞第五句“只管聲聲歷歷”,上“歷”字入聲。第九句“愁遮不斷”,“不”字入聲。張?jiān)~第十句“翠樓空鎖十二”,“十”字入聲。及譜內(nèi)所采張炎詞前段第三句“平分一水”,“一”字入聲。姜詞前結(jié)“畫橈不點(diǎn)清鏡”,后結(jié)“舊家樂事誰省”,“不”字、“樂”字俱入聲。此俱以入作平,故不注可仄。又本詞前結(jié)中上“歷”字,亦是以入替平,填者勿混用上、去聲字。
念奴嬌(欽譜) 格律二 雙調(diào)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后段十句四仄韻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仄平平仄句仄平仄讀平仄平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讀平仄平平仄仄韻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
此詞前段第二句三字,第三句六字,后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前后段第四句俱四字,第五句俱九字,與前詞異。宋元人如此填者甚少,故以前詞作譜?!度蔟S隨筆》載此詞云:“大江東去,浪聲沈、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孫吳赤壁。亂石崩云,驚濤掠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shí)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處、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是、笑我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詞綜》云:“他本‘浪聲沈’作‘浪淘盡’,與調(diào)未協(xié)。‘孫吳’作‘周郎’,犯下‘公瑾’?!涝啤鳌┛铡?,‘掠岸’作‘拍岸’,又‘多情應(yīng)是、笑我生華發(fā)’作‘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益非。而‘小喬初嫁’宜絕句,以‘了’字屬下句乃合?!卑础度蔟S》洪邁,南渡詞家,去蘇軾不遠(yuǎn),又本黃魯直手書,必非訛托?!对~綜》所論,最為諦當(dāng),但此詞傳誦已久,采之以備一體。
念奴嬌(欽譜) 格律三 雙調(diào)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韻 姜夔
五湖舊約,問經(jīng)年底事,長負(fù)清景,暝入西山,漸喚我,一葉夷猶乘興,倦網(wǎng)都收,歸禽時(shí)度,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韻仄仄平平句仄仄仄讀仄仄平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
此與“憑空眺遠(yuǎn)”詞同,惟前后段第四句四字,第五句九字異。按此詞第四、五句句讀,即“大江東去”詞體。因姜夔自注“《念奴嬌》之鬲指聲,轉(zhuǎn)入雙調(diào)?!辈梢詡潴w。
念奴嬌(欽譜) 格律四 雙調(diào)一百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后段十一句五仄韻 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shí),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fēng)裳無數(shù),翠葉吹涼,玉容消酒,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平仄韻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
此亦與“憑空眺遠(yuǎn)”詞同,惟前段第二、三句仍照“大江東去”詞體,及換頭句押短韻異。按劉克莊“老夫白首”詞后段起句“嘗試。銓次群芳,梅花差可,伯仲之間耳”正與此同。
念奴嬌(欽譜) 格律五 雙調(diào)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后段十句四仄韻 張炎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星散白鷗三四點(diǎn),數(shù)筆橫塘秋意,岸嘴沖波,籬根受月,
平平仄仄韻仄平平讀平仄平平平仄韻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
此亦與“憑空眺遠(yuǎn)”詞同,惟前段起句即用韻異。按劉儗詞“西風(fēng)何事。為行人、掃蕩襟煩如洗?!秉S機(jī)詞“春愁幾許。似春云靄靄,連空無數(shù)?!狈皆涝~“花風(fēng)初逗。喜邊亭依舊,春閒營柳?!本闩c此同。
念奴嬌(欽譜) 格律六 雙調(diào)一百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后段十一句五仄韻 張炎
長流萬里,與沈沈滄海,平分一水,孤白爭流蟾不沒,影落潛蛟騰起,瑩玉懸秋,綠房迎曉,
平平仄仄韻仄平平平仄句平平仄仄韻平仄平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
此亦與“憑空眺遠(yuǎn)”詞同,惟前段起句用韻,后段起句藏短韻異。
念奴嬌(欽譜) 格律七 雙調(diào)一百一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韻 張輯
嫩涼生曉,怪得今朝,湖上秋風(fēng)無跡,古寺桂香山色外,腸斷幽叢金碧,驟雨俄來,蒼煙不見,
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平仄韻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
此亦與“憑空眺遠(yuǎn)”詞,惟前段第二句添一襯字異。
念奴嬌(欽譜) 格律八 雙調(diào)一百二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韻 趙長卿
銀蟾光滿,弄馀輝,冷浸江梅無力,緩引柔條浮素蕊,橫在閒窗虛壁,染紙揮毫,粉涂墨暈,
平平平仄句仄平平讀仄仄平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句
此亦與“憑空眺遠(yuǎn)”詞同,惟前段結(jié)句添二襯字作四字兩句異。
念奴嬌(欽譜) 格律九 雙調(diào)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韻 陳允平
漢江露冷,是誰將瑤瑟,彈向云中,一曲清泠聲漸杳,月高人在珠宮,暈額黃輕,涂腮粉艷,
中平中仄句仄平平平仄句中中平平韻中仄平平平仄仄句中中平仄平平韻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
此調(diào)平韻詞以此詞為正體,若張?jiān)~、葉詞之句讀參差,又換頭句押韻,曹詞之前后段第六句押韻,皆變體也。此詞有陳詞、葉詞別首可校。按陳詞別首前段第三句“荻絮初殘”,“荻”字仄聲。第七句“水融沙甃”,“水”字仄聲。第九句“風(fēng)燈漸暗”,“漸”字仄聲。葉詞別首“酒闌歌罷”,“酒”字仄聲。后段第四句“閒踏輕澌來薦菊”,“閒”字平聲。第五句“半潭新漲微瀾”,“半”字仄聲。第六、七句“紅葉無情,黃花有恨”,“紅”字平聲,“有”字仄聲。第九句“歸心如醉”,“歸”字平聲。譜內(nèi)可平可仄據(jù)此,馀參所采三詞。
念奴嬌(欽譜) 格律十 雙調(diào)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韻 張?jiān)?/h2>
吳淞初冷,記垂虹南望,殘日西沈,秋入青冥三萬頃,蟾影吞盡湖陰,玉斧為誰,冰輪如許,
平平平仄句仄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韻平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
此與陳詞同,惟后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異。
念奴嬌(欽譜) 格律十一 雙調(diào)一百字,前段十句四平韻,后段十句五平韻 葉夢得
故山漸近,念淵明歸意,蕭然誰論,歸去來兮,秋已老,松菊三徑猶存,稚子歡迎,飄飄風(fēng)袂,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平仄句平平平平韻平仄平平句平仄仄讀平仄平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
此亦與陳詞同,惟后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又前后段第四句四字,第五句九字,換頭句押韻異。
念奴嬌(欽譜) 格律十二 雙調(diào)一百字,前段九句五平韻,后段十句六平韻 曹勛
半陰未雨,洞房深,門掩清潤芳晨,古鼎金爐,煙細(xì)細(xì),飛起一縷輕云,羅綺嬌春,爭攏翠袖,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讀平仄平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讀平仄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
此亦與陳詞同,惟前段第二、三句作九字一句,前后段第四句四字,第五句九字,又前后段第六句及換頭句俱押韻異。
念奴嬌(龍譜)簡介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壺中天》、《湘月》。元稹《連昌宮詞》自注:“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每歲樓下酺宴,累日之后,萬眾喧隘,嚴(yán)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眾樂為之罷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保ㄒ姟对祥L慶集》卷二十四)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又引《開元天寶遺事》:“念奴每執(zhí)板當(dāng)席,聲出朝霞之上?!鼻敬?。宋曲入“大石調(diào)”,復(fù)轉(zhuǎn)入“道調(diào)宮”,又轉(zhuǎn)入“高宮大石調(diào)”。此調(diào)音節(jié)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劍錄》稱:“學(xué)士(蘇軾)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币嗥湟艄?jié)有然也。茲以《東坡樂府》為準(zhǔn),“憑高遠(yuǎn)眺”一闋為定格,“大江東去”為變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韻。其用以抒寫豪壯感情者,宜用入聲韻部。另有平韻一格,附著于后。
念奴嬌(龍譜) 格律一 定格 蘇軾
憑高眺遠(yuǎn),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
中平中仄句仄平中中仄句中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韻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
念奴嬌(龍譜) 格律二 變格一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
仄平平仄句仄平仄讀平仄平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讀平仄平平仄仄韻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
念奴嬌(龍譜) 格律三 平韻格 葉夢得
洞庭波冷,望冰輪初轉(zhuǎn),滄海沉沉,萬頃孤光云陣卷,長笛吹破層陰,洶涌三江,銀濤無際,
仄平平仄句仄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
-
現(xiàn)代:毛澤東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yàn)轸~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zèng)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
現(xiàn)代:毛澤東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dòng)扶搖羊角。
背負(fù)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
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
現(xiàn)代:毛澤東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tái)亭閣。
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
江山如畫,古代曾云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
猶記當(dāng)時(shí)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獨(dú)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fēng)雷磅礴。
一聲雞唱,萬怪煙消云落。 -
宋代:姜夔鬧紅一舸,記來時(shí)、嘗與鴛鴦為侶。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fēng)裳無數(shù)。
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
嫣然搖動(dòng),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fēng)南浦。
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
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
清代:鄭燮轆轆轉(zhuǎn)轉(zhuǎn),把繁華舊夢,轉(zhuǎn)歸何處?
只有青山圍故國,黃葉西風(fēng)菜圃。
拾橡瑤階,打魚宮沼,薄暮人歸去。
銅瓶百丈,哀音歷歷如訴。
過江咫尺迷樓,宇文化及,便是韓擒虎。
井底胭脂聯(lián)臂出,問爾蕭娘何處?
清夜游詞,後庭花曲,唱徹江關(guān)女。
詞場本色,帝王家數(shù)然否? -
清代:鄭燮暮云明滅,望破樓隱隱,臥鐘殘?jiān)骸?br>院外青山千萬疊,階下流泉清淺。
鴉噪松廊,鼠翻經(jīng)匣,僧與孤云遠(yuǎn)。
空梁蛇脫,舊巢無復(fù)歸燕。
可憐六代興亡,生公寶志,絕不關(guān)恩怨。
手種菩提心劍戟,先墮釋迦輪轉(zhuǎn)。
青史譏彈,傳燈笑柄,枉作騎墻漢。
恒沙無量,人間劫數(shù)自短。 -
清代:鄭燮橋低紅板,正秦淮水長,綠楊飄撇。
管領(lǐng)春風(fēng)陪舞燕,帶露含凄惜別。
煙軟梨花,雨嬌寒食,芳草催時(shí)節(jié)。
畫船簫鼓,歌聲繚繞空闊。
究竟桃葉桃根,古今豈少,色藝稱雙絕?
一縷紅絲偏系左,閨閣幾多埋沒。
假使夷光,苧蘿終老,誰道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艷說江楫。 -
清代:鄭燮宏光建國,是金蓮玉樹,後來狂客。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選色。
燕子銜箋,春燈說謎,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攔住紅日。
更兼馬阮當(dāng)朝,高劉作鎮(zhèn),犬豕包巾幘。
賣盡江山猶恨少,只得東南半壁。
國事興亡,人家成敗,運(yùn)數(shù)誰逃得?
太平隆萬,此曹久已生出。 -
清代:鄭燮鴛鴦二字,是紅閨佳話,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兒女態(tài),釀出禍胎冤藪。
前殿金蓮,後庭玉樹,風(fēng)雨催殘?bào)E。
盧家何幸,一歌一曲長久!
即今湖柳如煙,湖云似夢,湖浪濃于酒。
山下藤蘿飄翠帶,隔水殘霞舞袖。
桃葉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詞人口。
風(fēng)流何罪?無榮無辱無咎。 -
清代:鄭燮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杰。
八十萬軍飛一炬,風(fēng)卷灘前黃葉。
樓艫云崩,旌旗電掃,射江流血。
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
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
清代:鄭燮秋之為氣,正一番風(fēng)雨,一番蕭瑟。
落日雞鳴山下路,為問臺(tái)城舊跡。
老蔓藏蛇,幽花賤血,壞堞零煙碧。
有人牧馬,城頭吹起觱篥。
當(dāng)初面代犧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門律。
何事餓來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語,英雄淚在胸臆。 -
清代:鄭燮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綠楊蔭里。
赭白青黃墻砌石,門映碧溪流水。
細(xì)雨餳簫,斜陽牧笛,一徑穿桃李。
風(fēng)吹花落,落花風(fēng)又吹起。
更兼處處繰車,家家社燕,江介風(fēng)光美。
四月櫻桃紅滿市,雪片鰣魚刀。
淮水秋清,鐘山暮紫,老馬耕閑地。
一丘一壑,吾將終老于此。 -
清代:鄭燮懸?guī)r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
王浚樓船,旌麾直指,風(fēng)利何曾泊。
船頭列炬,等閑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diǎn)征鴻掠。
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
山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
數(shù)聲漁笛,蘆花風(fēng)起作作。 -
清代:鄭燮乾坤欹側(cè),藉豪英幾輩,半空撐住。
千古龍逢源不死,七竅比干肺腑。
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樸拙為艱苦。
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閎顛散適,岳降維申甫。
彼自承平吾破裂,題目原非一路。
十族全誅,皮囊萬段,魂魄雄而武。
世間鼠輩,如何妝得老虎! -
清代:鄭燮東南王氣,掃偏安舊習(xí),江山整肅。
老檜蒼松盤寢殿,夜夜蛟龍來宿。
翁仲衣冠,獅麟頭角,靜鎖苔痕綠。
斜陽斷碣,幾人系馬而讀。
聞?wù)f物換星移,神山風(fēng)雨,夜半幽靈哭。
不記當(dāng)年開國日,元主泥人淚簇。
蛋殼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風(fēng)燭殘。
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
宋代:張玉娘冰輪駕海,破寒煙、萬點(diǎn)蒼山凝綠。
清逼嫦娥秋殿靜,桂樹香飄金粟。
萬頃琉璃,一天素練,光徹飛瓊屋。
楚云無跡,蕭蕭夢斷銀竹。
都勝三五尋常夜,高河新瀉下,雪波霜瀑。
臂冷香銷成獨(dú)坐,顧影□愁千斛。
燕子樓空,鳳簫人遠(yuǎn),幽恨悲黃鵠。
夜闌漏盡,梅花聲動(dòng)湘玉。 -
清代:屈大均蕭條如此,更何須,苦憶江南佳麗。
花柳何曾迷六代,只為春光能醉。
玉笛風(fēng)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
秦淮波淺,忍含如許清淚。
任爾燕子無情,飛歸舊國,又怎忘興替。
虎踞龍?bào)茨堑镁?,莫又蒼蒼王氣。
靈谷梅花,蔣山松樹,未識(shí)何年歲。
石人猶在,問君多少能記。 -
元代:白樸江湖落魄,鬢成絲、遙憶揚(yáng)州風(fēng)物。
十里樓臺(tái),簾半卷、玉女香車鈿壁。
后土祠寒,唐昌花盡,誰看瓊枝雪。
山川良是,古來銷盡雄杰。
落日煙水茫茫,孤城殘角,怨入清笳發(fā)。
岸*扁舟人不寐,柳外漁燈明滅。
半夜潮來,一帆風(fēng)送,凜凜森毛發(fā)。
乘流東下,玉簫吹落殘?jiān)隆?br> -
金朝:蔡松年念奴玉立,記連昌宮里,春風(fēng)相識(shí)。
云海茫茫人換世,幾度梨花寒食。
花萼霓裳,沈香水調(diào),一串驪珠濕。
九天飛上,叫云遏斷箏笛。
老子陶寫平生,清音裂耳,覺庾愁都釋。
淡淡長空今古夢,只有此聲難得。
湓浦心情,落花時(shí)節(jié),還對天涯客。
春溫玉碗,一聲洗盡冰雪。 -
金朝:蔡松年,以滴蠟黃梅侑樽。
醉歸感嘆節(jié)物,顧念身世,殆無以為懷,作此自解小紅破雪,又一燈香動(dòng),春城節(jié)物。
春事新年獨(dú)夢繞,江浦南枝橫月。
萬戶糟邱,西山爽氣,差慰人岑寂。
六年今古,只應(yīng)花鳥相識(shí)。
老去嚼蠟心情,偶然流坎,豈悲歡人力。
莫望家山桑海變,唯有孤云落日。
玉色橙香,宮黃花露,一醉無南北。
終焉此世,正爾猶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