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朱瞻基
一冬晴明人不厭,臘月雪飛尤所喜。
從古農(nóng)占重三白,來年有秋預(yù)可擬。
昨夜長風(fēng)廣莫來,號空卷地初停雷。
斯須漫漫撒玉屑,千樹萬樹梅花開。
大地平鋪皆一色,光輝未數(shù)瓊瑤白。
四山蒼翠不可尋,但見凌空聳銀壁。
憑高四顧真奇觀,日上扶桑朝不寒。
昔人勞農(nóng)享臘惟此時(shí),更說來年豐有期。
村村腰鼓聚宴飲,庶幾時(shí)平今見之。
嗟予菲德臨九五,燮理功能寄丞輔。
舉觴相樂拜天庥,永念皇天與皇祖。
-
明代:朱瞻基
秋江水落波痕淺,平沙渺渺連天遠(yuǎn)。
白瑽紅蓼滿瀟湘,枯葦黃蘆迷漢沔。
鴻雁恒憐澤國秋,數(shù)聲忽報(bào)楚天秋。
萬里避寒違朔漠,幾行帶雪下汀洲。
云水微茫少矰繳,歲歲南來歡有托。
霜田豈乏稻粱謀,江村自得棲遲樂。
黃鶴樓前鐵笛鳴,時(shí)驚嘹唳兩三聲。
湖通巴蜀寒煙凈,天接荊衡暮景澄。
嗟爾迢迢自荒服,慕戀中華生計(jì)足。
行當(dāng)懋德覆群生,盡使洪纖皆發(fā)育。
-
明代:朱瞻基
農(nóng)者國所重,八政之本源。
辛苦事耕作,憂勞亙晨昏。
豐年僅能給,歉歲安可論。
既無糠覈肥,安得嵒絮溫。
恭惟祖宗法,周悉今具存。
遐邇同一視,覆育如乾坤。
嘗聞古循吏,卓有父母恩。
惟當(dāng)慎所擇,庶用安黎元。
-
明代:朱瞻基
薊門八月霜華濃,何時(shí)種竹能成叢。
鳳城之陽禁苑東,瑯玕萬樹凌青空。
光搖太液波心月,高出三山頂上松。
祥飚拂拂來天上,鳴金戛玉聲玲瓏。
蓬萊宮中日如年,高柯密葉霏云煙。
春陽挺秀百花表,秋月增輝仙桂邊。
九夏繁陰覆靈囿,祥麟瑞鶴相周旋。
六花凝寒群卉老,清標(biāo)轉(zhuǎn)覺生光妍。
軒皇昔日初制律,截筒來自昆侖谷。
江心磻石桃竹枝,斬根剝皮夸紫玉。
何如蓬萊宮中竹,雨露偏多生意足。
盤根固節(jié)千萬年,遠(yuǎn)勝猗猗淇水澳。
上林花木熙青春,靈芝瑞草爭芳芬。
愛此蒼蒼太古色,竹邊幾度停游輪。
世云鳳凰食竹實(shí),又云鳳凰棲竹枝。
鳳笙九奏太平曲,鳳兮鳳兮今來儀,予將拭目而觀之。
宣德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御武英殿書
-
明代:朱瞻基
大江東去天連水,薄暮蕭蕭朔風(fēng)起。
須臾吹卻凍云同,六花亂撒滄波里。
橋南橋北樹槎牙,隔浦紛紛集晚鴉。
馬嘶百折蟠云路,犬吠孤村賣酒家。
俯仰山川同一色,眼前不辨浪花白。
茫茫七澤與三湘,分明皓彩遙相射。
漁翁獨(dú)酌寒江濱,頃刻瓊瑤飛滿身。
得魚醉唱湖南曲,款乃一聲天地春。
有時(shí)倚棹弄長笛,洞庭景物清無敵。
中流迢遞望君山,但見遙空聳銀壁。
-
明代:朱瞻基
濃云如墨黯江樹,九疑山迷天色暮。
蒼松巖下客維舟,魚龍鼓舞飛煙霧。
但見長空風(fēng)雨來,勢與云夢相周回。
三湘淋漓瀉銀竹,七澤洶涌翻春雷。
長江橫絕巴陵北,一水悠悠漾空碧。
洪濤巨漲頃刻中,虹橋隱隱無人跡。
前溪遙見野人家,槿籬茅屋半欹斜。
高樓誰得江湖趣,坐聽瀟瀟對燭花。
隔浦鐘聲來遠(yuǎn)寺,曉色蒼涼喜開霽。
青天萬里白云收,滿目湘山翠欲流。
-
明代:朱瞻基
茅屋幾家山下住,長橋遙接山前路。
湖天雨過曉色開,滿市晴嵐帶煙樹。
遠(yuǎn)山近山杳靄間,前村后村相彌漫。
浮藍(lán)積翠久不散,懸崖滴露松稍寒。
湘市老人頭半白,琴仆從容隨杖舄。
林外青簾賣酒家,山殽野蔌漁樵客。
洞庭春來湖水生,君山到處花冥冥。
波光澄涵橫素練,樹色掩映開銀屏。
撫景徘徊看未足,颯颯天風(fēng)滿林麓。
何人獨(dú)倚岳陽樓,長笛數(shù)聲山水綠。
-
明代:朱瞻基
上天信崇高,臨下明以赫。
元季政昏亂,帝用厭夷狄。
眷求令德宗,視乃善慶積。
沛然啟其祥,疆宇俾開辟。
恭惟我仁祖,躬備大圣德。
天性稟純粹,溫恭而允塞。
篤志在仁義,兼亦貴稼穡。
寶玉之所藏,山川被光澤。
維時(shí)屬遘屯,畎畝之自適。
進(jìn)退與道俱,玉德懷貞白。
皇天鑒昭晰,寶命所繇錫。
篤生太祖圣,配天立人極。
海內(nèi)如鼎沸,土壤分割折。
蒼生靡怙恃,俯伏斃毒螫。
仗劍起濠梁,奉天拯焚溺。
再駕定東南,一舉下西北。
曠哉六合內(nèi),腥穢悉蕩滌。
三光復(fù)宣朗,五典重修飭。
遠(yuǎn)齊堯舜功,近過湯武績。
遂令普天下,休養(yǎng)樂生息。
太宗削奸回,維統(tǒng)奠宗祐。
圣文既炳煥,神武尤赫奕。
賢才盡登用,秉德各修職。
庶邦承覆載,貢獻(xiàn)來九譯。
昭考撫盈成,至仁弘隱惻。
民安視如傷,恭己臨萬國。
繼志與述事,夙夜懷兢惕。
皇風(fēng)益清穆,皇道彌正直。
正本所自隆,仁祖實(shí)啟迪。
祥源深且廣,天派肆洋溢。
圣神紹傳序,茂衍萬世歷。
造商本玄王,興周美后稷。
茲予嗣鴻業(yè),時(shí)幾謹(jǐn)申飭。
四圣赫在天,悠久貽法式。
保佑賴深眷,負(fù)荷愧余力。
稽首陳詠歌,庶用示無?攵。
-
明代:朱瞻基
臨流亭館凈無塵,落澗流泉處處聞。
半濕半干花上露,飛來飛去嶺頭云。
翠迷洞口松千個(gè),白占林梢鶴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風(fēng)月與平分。
-
明代:朱瞻基
煙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萬松里。
夕陽西墜群壑陰,隔林藹藹疏鐘起。
瀟湘無風(fēng)波浪停,恍如水底鳴長鯨。
山僧策杖歸來晚,遙聽穿云百八聲。
緩急因風(fēng)如斷續(xù),遠(yuǎn)徹山阿并水曲。
已隨暮角響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
乘橋二客心悠然,偶立遙看瀑布泉。
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聞音韻傳。
乾坤無塵萬籟靜,朗然空谷聲相應(yīng)。
高秋正遇曉霜清,分明若向豐山聽。
-
明代:朱瞻基
岳陽城頭望湘浦,芳草垂楊迷古渡。
晴嵐霏白夕陽紅,渺渺江村天欲暮。
漁家茅屋住汀洲,罷釣歸來穩(wěn)系舟。
自念生涯在網(wǎng)罟,臨風(fēng)高掛向船頭。
出水鮮鱗雜紫蟹,壚頭有酒還堪買。
東鄰西舍當(dāng)此時(shí),歡笑聲余歌款乃。
豚魚吹浪白連天,隔江賈客促歸船。
余光遠(yuǎn)映雙鳧外,殘影半落孤鴻邊。
湖上高樓云外起,下瞰湖湘千百里。
憑高一望楚天低,云樹蒼蒼暮山紫。
-
明代:朱瞻基
斜陽欲掛晴川樹,丹霞遠(yuǎn)映瀟湘浦。
洞庭湖上接星沙,萬里歸舟自何處。
云帆縹緲天際來,勢壓滔天云浪摧。
須臾已達(dá)漢江曲,江聲洶涌如鳴雷。
漢陽城頭夜吹角,暫從鸚鵡洲邊泊。
長笛一聲山月低,殘燈數(shù)點(diǎn)江云薄。
西蜀滇南與海通,浮波來往自無窮。
暮天已卷三湘霧,曉日還懸七澤風(fēng)。
突兀危樓瞰江水,臨眺何人頻徙倚。
寒鴉飛盡淡煙收,浩蕩瑤空凈如洗。
-
明代:朱瞻基
洞庭秋水清徹底,岳陽城頭月初起。
巴山落影半湖陰,金波倒浸芙蓉翠。
須臾素景當(dāng)瑤空,寒光下燭馮夷宮。
云夢微茫冰鑒里,沅湘浩蕩玉壺中。
霜華初飛風(fēng)浪息,萬籟無聲夜方寂。
仿佛湘靈汗漫游,虹橋直跨天南北。
但見鷗汀與鷺洲,折葦寒莎帶淺流。
縞衣綸巾湘中老,高歌取醉岳陽樓。
回看月下西山去,湖水悠悠自東注。
洞庭咫尺西南陬,赤岸銀河萬里秋。
-
明代:朱瞻基
亢陽久不雨,夏景將及終。
禾稼紛欲槁,望霓切三農(nóng)。
祠神既無益,老壯憂忡忡。
灊粥不得繼,何以至歲窮。
予為兆民主,所憂與民同。
仰首瞻紫微,吁天抒精忠。
天德在發(fā)育,豈忍民瘝痾。
施霖貴及早,其必昭感通。
翹跂望有淹,冀以蘇疲癃。
-
明代:朱瞻基
官租頗繁重,在昔蓋有因。
而此服田者,本皆貧下民。
耕作既勞勤,輸納亦苦辛。
遂令衣食微,曷以贍其身。
殷念惻予懷,故跡安得循。
下詔減十三,行之四方均。
先王親萬姓,有若父子親。
茲惟重邦本,豈曰矜斯人。
-
明代:朱瞻基
蝗螽雖微物,為患良不細(xì)。
其生實(shí)蕃滋,殄滅端匪易。
方秋禾黍成,芃芃各生遂。
所欣歲將登,奄忽蝗已至。
害苗及根節(jié),而況葉與穗。
傷哉隴畝植,民命之所系。
一旦盡于斯,何以卒年歲。
上帝仁下民,詎非人所致。
修省弗敢怠,民患可坐視?去螟古有詩,捕蝗亦有使。
除患與養(yǎng)患,昔人論已備。
拯民于水火,勖哉勿玩愒。
-
明代:朱瞻基
天氣肅肅當(dāng)嚴(yán)冬,大地凜冽號朔風(fēng)。
扶桑曜雪韜瞳鋋,屏翳一色浮鴻蒙。
斯須素景搖太空,霏花糝葉何茸豐。
六出巧自造化工,覆纊敷縞遠(yuǎn)近同。
綴瓊貼瑤緣墻墉,輕盈宛轉(zhuǎn)穿簾櫳。
千門萬戶光玲瓏,積平坎窞增丘封。
凍合溝瀆流靡通,林沼幻出銀芙蓉。
遂令松篁失青蔥,翰飛蠕動寂斂蹤。
萬枿之暇坐九重,豈不自足鮮與醲。
一念所重存瘝恫,荷戈披甲防虜戎。
況復(fù)懷此為沖沖,維時(shí)預(yù)兆年歲豐。
滋潤麰麥消螟螽,騰歡溢喜畎畝農(nóng)。
-
明代:朱瞻基
天香早折仙桂枝,筆花五彩開鳳池。
蓬萊之仙直奎璧,近侍九重天咫尺。
永樂圣人臨御初,鞠躬稽首陳嘉謨。
仁宗監(jiān)國文華殿,左右謀猷共群彥。
朕承大寶君萬方,相與共理資賢良。
傾心寫情任舊老,而卿引疾先還鄉(xiāng)。
五歷星霜復(fù)相見,霜須蕭蕭秋滿面。
是時(shí)朝旭光升紫殿明,相對清言良慰情。
留之累月未盡意,歸心又欲東南征。
太液清泠涵碧藻,楊柳芙蓉相映好。
鳧珝皞鳷弄清波,紫霧紅云拂瓊島。
芳肴在俎酒在壺,工歌《鹿鳴》續(xù)《白駒》。
君臣大義士所重,心雖庭闕身江湖。
雁蕩峰高高不極,中有謝公舊游跡。
采芝劚苓可長年,應(yīng)在天南憶天北。
-
明代:朱瞻基
草書所自何所授,初變楷法為章奏。
當(dāng)時(shí)作者最得名,崔瑗杜度張伯英。
三人真跡已罕見,后來繼之有羲獻(xiàn)。
筆端變化妙入神,逸態(tài)雄姿看勁健。
風(fēng)驚電掣浮云飛,蛟龍奮躍猛虎馳。
漢晉草法千載師,張顛藏真亦絕奇。
一代精藝才數(shù)輩,遺墨千人萬人愛。
固知頓挫出腕力,亦用飛動生神采。
古來篆籀今已訛,何況隸草訛愈多。
吾書豈必論工緻,誠懸有言當(dāng)默識。
宣德七年二月十五日御武英殿書賜程南云
-
明代:朱瞻基
蘭生幽谷兮曄曄其芳,賢人在野兮其道則光。
嗟蘭之茂兮眾草為伍,於乎賢人兮汝其予輔。
宣德七年正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