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鵠的詩詞(129首)
于鵠的簡介
于鵠,大歷、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嘗為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shí)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yáng)禪心道風(fēng)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游》、《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
唐代:于鵠微雪將軍出,吹笳天未明。
觀兵登古戍,斬將對雙旌。
分陣瞻山勢,潛軍制馬鳴。
如今新史上,已有滅胡名。
單于驕愛獵,放火到軍城。
待月調(diào)新弩,防秋置遠(yuǎn)營。
空山朱戟影,寒磧鐵衣聲。
逢著降胡說,陰山有伏兵。 -
唐代:于鵠陰風(fēng)吹黃蒿,挽歌渡秋水。
車馬卻歸城,孤墳月明里。
雙轍出郭門,綿綿東西道。
送死多于生,幾人得終老。
見人切肺肝,不如歸山好。
不聞哀哭聲,默默安懷抱。
時盡從物化,又免生憂擾。
世間壽者稀,盡為悲傷惱。 -
唐代:于鵠服柏不飛煉,閑眠閉草堂。
有泉唯盥漱,留火為焚香。
新雨閑門靜,孤松滿院涼。
仍聞?wù)碇行g(shù),曾授漢淮王。 -
唐代:于鵠久行多不定,樹下是禪床。
寂寂心無住,年年日自長。
蟲蛇同宿澗,草木共經(jīng)霜。
已見南人說,天臺有舊房。 -
唐代:于鵠寄家丹水邊,歸去種春田。
白發(fā)無知己,空山又一年。
鹿裘長酒氣,茅屋有茶煙。
亦擬辭人世,何溪有瀑泉。 -
唐代:于鵠不食非關(guān)藥,天生是女仙。
見人還起拜,留伴亦開田。
無窟尋溪宿,兼衣掃葉眠。
不知何代女,猶帶剪刀錢。 -
唐代:于鵠得道南山久,曾教四皓棋。
閉門醫(yī)病鶴,倒篋養(yǎng)神龜。
松際風(fēng)長在,泉中草不衰。
誰知茅屋里,有路向峨嵋。 -
唐代:于鵠得道任發(fā)白,亦逢城市游。
新經(jīng)天上取,稀藥洞中收。
春木帶枯葉,新蒲生漫流。
年年望靈鶴,常在此山頭。 -
唐代:于鵠上方唯一室,禪定對山容。
行道臨孤壁,持齋聽遠(yuǎn)鐘。
枯藤離舊樹,朽石落高峰。
不向云間見,還應(yīng)夢里逢。 -
唐代:于鵠郡齋常夜掃,不臥獨(dú)吟詩。
把燭近幽客,升堂戴接z5.
微風(fēng)吹凍葉,馀雪落寒枝。
明日逢山伴,須令隱者知。 -
唐代:于鵠茅屋往來久,山深不置門。
草生垂井口,花落擁籬根。
入院將雛鳥,尋蘿抱子猿。
曾逢異人說,風(fēng)景似桃源。 -
唐代:于鵠懶成身病日,因醉臥多時。
送客出谿少,讀書終卷遲。
幽窗聞墜葉,晴景見游絲。
早晚來收藥,門前有紫芝。 -
唐代:于鵠三十無名客,空山獨(dú)臥秋。
病多知藥性,年長信人愁。
螢影竹窗下,松聲茅屋頭。
近來心更靜,不夢世間游。 -
唐代:于鵠一身禪誦苦,灑掃古花宮。
靜室門常閉,深蘿月不通。
懸燈喬木上,鳴磬亂幡中。
附入高僧傳,長稱二遠(yuǎn)公。 -
唐代:于鵠讀書林下寺,不出動經(jīng)年。
草閣連僧院,山廚共石泉。
云庭無履跡,龕壁有燈煙。
年少今頭白,刪詩到幾篇。 -
唐代:于鵠卻憶東溪日,同年事魯儒。
僧房閑共宿,酒肆醉相扶。
天畔雙旌貴,山中病客孤。
無謀還有計,春谷種桑榆。 -
唐代:于鵠渡水傍山尋絕壁,白云飛處洞天開。
仙人來往行無跡,石徑春風(fēng)長綠苔。 -
唐代:于鵠去尋長不出,門似絕人行。
床下石苔滿,屋頭秋草生。
學(xué)琴寒月短,寫易晚窗明。
唯到黃昏后,溪中聞磬聲。 -
唐代:于鵠得罪誰人送,來時不到家。
白頭無侍子,多病向天涯。
莽蒼凌江水,黃昏見塞花。
如今賈誼賦,不漫說長沙。
流人何處去,萬里向江州。
孤驛瘴煙重,行人巴草秋。
上帆南去遠(yuǎn),送雁北看愁。
遍問炎方客,無人得白頭。 -
唐代:于鵠浦里移舟候信風(fēng),蘆花漠漠夜江空。
更深何處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