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詩詞(30首)

王守仁的簡(jiǎn)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云,字伯安,號(hào)陽明,封新建伯,謚文成,人稱王陽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和軍事家。王陽明不僅是宋明心學(xué)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其學(xué)術(shù)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yuǎn)的影響,因此,王守仁(心學(xué)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學(xué)創(chuàng)始人)、孟子(儒學(xué)集大成者)、朱熹(理學(xué)集大成者)并稱為孔、孟、朱、王。
-
明代:王守仁檐前蕉葉綠成林,長夏全無暑氣侵。
但得雨聲連夜靜,何妨月色半床陰。
新詩舊葉題將滿,老芰疏桐恨轉(zhuǎn)深。
莫笑鄭人談訟鹿,至今醒夢(mèng)兩難尋。 -
明代:王守仁初日曈曈似曉霞,雨痕新霽渡頭沙。
溪深幾曲云藏峽,樹老千年雪作花。
白鳥去邊回驛路,青崖缺處見人家。
遍行奇勝才經(jīng)此,江上無勞羨九華。 -
明代:王守仁山石猶有理,山木猶有枝。
人生非木石,別久寧無思。
愁來步前庭,仰視行云馳。
行云隨長風(fēng),飄飄去何之。
行云有時(shí)定,游子無還期。
高梁始?xì)w燕,鵜晙已先悲。
有生豈不苦,逝者長如斯。
已矣復(fù)何事,商山行采芝。 -
明代:王守仁送遠(yuǎn)憩岨谷,濯纓俯清流。
沿溪陟危石,曲洞藏深幽。
花靜馥?,r,溜暗光亦浮。
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
好鳥忽雙下,鯈魚亦群游。
坐久塵慮息,澹然與道謀。 -
明代:王守仁山城高下見樓臺(tái),野戍參差暮角催。
貴竹路從峰頂入,夜郎人自日邊來。
鶯花夾道驚春老,雉堞連云向晚開。
尺素屢題還屢擲,衡陽那有雁飛回。 -
明代:王守仁辰陽南望接沅州,碧樹林中古驛樓。
遠(yuǎn)客日憐風(fēng)土異,空山惟見瘴云浮。
耶溪有信從誰問,楚水無情只自流。
卻幸此身如野鶴,人間隨地可淹留。 -
明代:王守仁山石崎嶇古轍痕,沙溪馬渡水猶渾。
夕陽歸鳥投深麓,煙火行人望遠(yuǎn)村。
天際浮云生白發(fā),林間孤月坐黃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
明代:王守仁曉行山徑樹高低,雨后春泥沒馬蹄。
翠色拖云開疊嶂,寒聲隔竹隱晴溪。
已聞南去艱舟楫,漫憶東歸阻杖藜。
夜宿仙家見明月,清光還似鑒湖西。 -
明代:王守仁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見寺門開。
半空虛閣有云住,六月深松無暑來。
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遠(yuǎn)塵埃。
富春只尺煙濤外,時(shí)倚層霞望釣臺(tái)。 -
明代:王守仁久別龍山云,時(shí)夢(mèng)龍山雨。
覺來枕簟涼,諸弟在何許。
終年走風(fēng)塵,何似山中住。
百歲如轉(zhuǎn)蓬,拂衣從此去。 -
明代:王守仁隨處看山一葉舟,夜深霜月亦兼愁。
翠華此際游何地,晝角中宵起戍樓。
甲馬尚屯淮海北,旌旗初放楚江頭。
洪濤滾滾乘風(fēng)勢(shì),容易開帆不易收。 -
明代:王守仁方園不盈畝,蔬卉頗成列。
分溪免甕灌,補(bǔ)籬防豕蹢。
蕪草稍焚薙,清雨夜來歇。
濯濯新葉敷,熒熒夜花發(fā)。
放鋤息重陰,舊書漫披閱。
倦枕竹下石,醒望松間月。
起來步閑謠,晚酌檐間設(shè)。
酣時(shí)藉草眠,忘與鄰翁別。 -
明代:王守仁謫居屢在陳,從者有慍見。
山荒聊可田,錢矰還易辦。
夷俗多火耕,放習(xí)亦頗便。
及茲春未深,數(shù)畝猶足佃。
豈徒實(shí)口腹,且以理荒宴。
遺穗及鳥雀,貧寡發(fā)余羨。
持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
明代:王守仁樹暝棲翼喧,螢飛夜堂靜。
遙穹出晴月,低檐入峰影。
窅然坐幽獨(dú),怵爾抱深警。
年徂道無聞,心違跡未屏。
蕭瑟中林秋,云凝松桂冷。
山泉豈無適,離人懷故境。
安得駕云鴻,高飛越南景。 -
明代:王守仁昨夜月明峰頂宿,隱隱雷聲翻山麓。
曉來卻問冊(cè)下人,風(fēng)雨三更卷茅屋。 -
明代:王守仁南望長沙杳靄中,鵝羊只在暮云東。
天高雙櫓哀明月,江闊千帆舞逆風(fēng)。
花暗漸驚春事晚,水流應(yīng)與客愁窮。
北飛亦有衡陽雁,上苑封書未易通。 -
明代:王守仁詩從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轉(zhuǎn)佳。
巖瀑隨風(fēng)雜鐘磬,水花如雨落袈裟。 -
明代:王守仁五月滄浪濯足歸,正堪荷葉制初衣。
甲非乙是君休問,酉水辰山志未違。
沙鳥不須疑雀舫,江云先為掃魚磯。
武陵溪壑猶深僻,莫更移家入翠微。 -
明代:王守仁隨處山泉著草廬,底須松竹偃柴扉。
天涯游子何曾出,畫里孤帆未是歸。
小酉諸峰開夕照,虎溪春寺入煙霏。
他年還向辰陽望,卻憶題詩在翠微。 -
明代:王守仁后會(huì)難期別未輕,莫辭行李滯江城。
且留南國春山興,共聽西堂夜雨聲。
歸路終知云外去,晴湖想見鏡中行。
為尋洞里幽棲處,還有峰頭雙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