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祜的詩詞(538首)

張祜的簡介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nèi)名士”之譽(yù)。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
唐代:張祜自倚能歌曲,先皇掌上憐。
新曲何處唱?腸斷李延年。 -
唐代:張祜為底胡姬酒,長來白鼻騧。
摘蓮拋水上,郎意在浮花。
第十九卷 -
唐代:張祜伏牛真怪事,余勝幾人諳。
日彩沉青壁,煙容靜碧潭。
泛心何慮冷,漱齒詎忘甘。
幸挈壺中物,期君正興酣。 -
唐代:張祜東望故山高,秋歸值小舠。
懷中陸績橘,江上伍員濤。
好去寧雞口,加餐及蟹螯。
知君思無倦,為我續(xù)離騷。 -
唐代:張祜東方昽昽車軋軋,地色不分新去轍。
閨門半掩床半空,斑斑枕花殘淚紅。
君心若車千萬轉(zhuǎn),妾身如轍遺漸遠(yuǎn)。
碧川迢迢山宛宛,馬蹄在耳輪在眼。
桑間女兒情不淺,莫道野蠶能作繭。 -
唐代:張祜都城連百二,雄險北回環(huán)。
地勢遙尊岳,河流側(cè)讓關(guān)。
秦皇曾虎視,漢祖亦龍顏。
何事梟兇輩,干戈自不閑。 -
唐代:張祜紅粉青樓曙,垂楊仲月春。
懷君重攀折,非妾妒腰身。
舞帶縈絲斷,嬌娥向葉嚬。
橫吹凡幾曲,獨(dú)自最愁人。 -
唐代:張祜為底胡姬酒,長來白鼻騧.摘蓮拋水上,郎意在浮花。
-
唐代:張祜門上關(guān),墻上棘,窗中女子聲唧唧,洛陽大道徒自直。
女子心在婆舍側(cè),嗚嗚籠鳥觸四隅。
養(yǎng)男男娶婦,養(yǎng)女女嫁夫。
阿婆六十翁七十,不知女子長日泣,從他嫁去無悒悒。 -
唐代:張祜少年金紫就光輝,直指邊城虎翼飛。
一卷旌收千騎虜,萬全身出百重圍。
黃云斷塞尋鷹去,白草連天射雁歸。
白首漢廷刀筆吏,丈夫功業(yè)本相依。 -
唐代:張祜日映宮墻柳色寒,笙歌遙指碧云端。
珠鉛滴盡無心語,強(qiáng)把花枝冷笑看。 -
唐代:張祜白團(tuán)扇,今來此去捐。
愿得入郎手,團(tuán)圓郎眼前。 -
唐代:張祜儂居石城下,郎到石城游。
自郎石城出,長在石城頭。 -
唐代:張祜忽忽南飛返,危弦共怨凄。
暗霜移樹宿,殘夜繞枝啼。
咽絕聲重敘,愔淫思乍迷。
不妨還報喜,誤使玉顏低。 -
唐代:張祜輕車何草草,獨(dú)唱后庭花。
玉座誰為主,徒悲張麗華。 -
唐代:張祜窗中獨(dú)自起,簾外獨(dú)自行。
愁見蜘蛛織,尋思直到明。
碓上米不舂,窗中絲罷絡(luò)。
看渠駕去車,定是無四角。
不見心相許,徒云腳漫勤。
摘荷空摘葉,是底采蓮人。
窗外山魈立,知渠腳不多。
三更機(jī)底下,摸著是誰梭。
郎去摘黃瓜,郎來收赤棗。
郎耕種麻地,今作西舍道。 -
唐代:張祜拔蒲來,領(lǐng)郎鏡湖邊。
郎心在何處,莫趁新蓮去。
拔得無心蒲,問郎看好無。 -
唐代:張祜大堤花月夜,長江春水流。
東風(fēng)正上信,春夜特來游。 -
唐代:張祜萬里邊城遠(yuǎn),千山行路難。
舉頭惟見月,何處是長安。
漢庭無大議,戎虜幾先和。
莫羨傾城色,昭君恨最多。 -
唐代:張祜重重作閨清旦鐍,兩耳深聲長不徹。
深宮坐愁百年身,一片玉中生憤血。
焦桐罷彈絲自絕,漠漠暗魂愁夜月。
故鄉(xiāng)不歸誰共穴,石上作蒲蒲九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