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的詩詞(667首)
陳與義的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fēng)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
宋代:陳與義天入平湖晴不風(fēng),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
宋代:陳與義送了棲鴉復(fù)暮鐘。
欄干生影曲屏東。
臥看孤鶴駕天風(fēng)。
起舞一尊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
謫仙已去與誰同。 -
宋代:陳與義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
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fēng)。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
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
宋代:陳與義云物澹清曉,無風(fēng)溪自閑。
柴門對急雨,壯觀滿空山。
春發(fā)蒼茫內(nèi),鳥鳴篁竹間。
兒童笑老子,衣濕不知還。 -
宋代:陳與義云起谷全暗,雨時山復(fù)明。
青春望中色,白澗晚來聲。
遠樹鳥群集,高原人獨耕。
老夫逃世日,堅坐聽陰晴。 -
宋代:陳與義忽忽忘年老,悠悠負日長。
小詩妨學(xué)道,微雨好燒香。
檐鵲移時立,庭梧滿意涼。
此身南復(fù)北,仿佛是它鄉(xiāng)。 -
宋代:陳與義霏霏三日雨,藹藹一園青。
霧澤含元氣,風(fēng)花過洞庭。
地偏寒浩蕩,春半客竛竮。
多少人間事,天涯醉又醒。 -
宋代:陳與義沙岸殘春雨,茅檐古鎮(zhèn)官。
一時花帶淚,萬里客憑欄。
日晚薔薇重,樓高燕子寒。
惜無陶謝手,盡力破憂端。 -
宋代:陳與義聽雨披夜襟,沖雨踏晨鼓。
萬珠絡(luò)筍輿,詩中有新語。
老龍經(jīng)秋臥,歲暮始一舉。
成功亦何遲,光采變蔬圃。
道邊聞井溢,可笑遽如許。
舊山百尺泉,不知旱與雨。 -
宋代:陳與義蕭蕭十日雨,穩(wěn)送祝融歸。
燕子經(jīng)年夢,梧桐昨暮非。
一涼恩到骨,四壁事多違。
袞袞繁華地,西風(fēng)吹客衣。 -
宋代:陳與義赤日可中庭,樹影斂不開。
燭龍未肯忙,一步九徘徊。
夢中驚耳鳴,欲覺聞遠雷。
屋山奇峰起,欹枕看云來。
變化信難料,轉(zhuǎn)頭失崔嵬。
雖然不成雨,風(fēng)起亦快哉。
槐葉萬背白,少振十日埃。
白團豈辦此,擲去羞薄才。
蜻蜓泊墻陰,近人故多猜。
墻西豈更熱,已去卻飛回。 -
宋代:陳與義六經(jīng)在天如日月,萬事隨時更故新。
江南丞相浮云壞,洛下先生宰木春。
孟喜何妨改師法,京房底處有門人。
舊喜讀書今懶讀,焚香閱世了閑身。 -
宋代:陳與義仙人手持白鸞尾,夜半朝元明月里。
羽衣三振風(fēng)不斷,下視銀潢一千里。
玉轪戴花分后前,欲落未落天恍然。
余標(biāo)從向人間去,乞與袁安破曉眠。 -
宋代:陳與義窮臘見三白,江南無舊聞。
天上春已暮,盡日花繽紛。
平生雖畏寒,遇雪心所欣。
擁裘未敢出,投隙致殷勤。
窗戶忽相照,川陵已難分。
二儀有巨麗,老我不能文。
高吟黃竹詩,薄暮心無垠。
浮屠似玉筍,突兀倚重云。 -
宋代:陳與義青青堂西行,歲寒不緇磷。
蓬蒿眾小中,拭眼見長身。
澹然冬日影,此處極可人。
子猷幸見過,一洗聲色塵。 -
宋代:陳與義蕭蕭十月菊,耿耿照白草。
開窗逢一笑,未覺徐娘老。
風(fēng)霜要飽更,獨立晚更好。
韓公真躁人,顧用擾懷抱。 -
宋代:陳與義揚雄平生學(xué),肝腎困雕鑴。
晚於玄有得,始悔賦甘泉。
使雄早大悟,亦何事於玄。
賴有一言善,酒箴真可傳。 -
宋代:陳與義仲舒老一經(jīng),策世非所長。
瓦鼎薦蔬食,但取充饑腸。
偉哉賈生書,開闔有耿光。
既珍亦可飽,舉俗不見嘗。 -
宋代:陳與義有錢可使鬼,無錢鬼揶揄。
百年堂前燕,萬事屋上烏。
微官不救饑,出處違壯圖。
相牛豈無經(jīng),種樹亦有書。
如何求二頃,歸臥淵明廬。
曝背對青山,鳥鳴人意舒。
試數(shù)門前客,終歲幾覆車。 -
宋代:陳與義我策三十六,第一當(dāng)歸田。
柴門種雜樹,婆娑樂余年。
是中三益友,不減二仲賢。
柏樹解說法,桑葉能通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