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的詩詞(49首)
張繼的簡介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jù)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
唐代:張繼六國平來四海家,相君當代擅才華。
誰知頌德山頭石,卻與他人戒后車。 -
唐代:張繼碧瓦朱楹白晝閑,金衣寶扇曉風寒。
摩云觀閣高如許,長對河流出斷山。 -
唐代:張繼重門敞春夕,燈燭靄馀輝。
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
唐代:張繼天寶承平奈樂何,華清宮殿郁嵯峨。
朝元閣峻臨秦嶺,羯鼓樓高俯渭河。
玉樹長飄云外曲,霓裳閑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溫泉水,嗚咽聲中感慨多。 -
唐代:張繼齊魯西風草樹秋,川原高下過東州。
道邊白鶴來華表,陌上蒼麟臥古丘。
九曲半應非禹跡,三山何處是仙洲。
徑行俯仰成今古,卻憶當年賦遠游。 -
唐代:張繼靈巖有路入煙霞,臺殿高低釋子家。
風滿回廊飄墜葉,水流絕澗泛秋花。
青松閱世風霜古,翠竹題詩歲月賒。
誰謂無生真可學,山中亦自有年華。 -
唐代:張繼石勢虎蹲伏,山形龍屈盤。
寺開梁殿閣,墳掩晉衣冠。
出澗泉聲細,斜陽塔影寒。
近城多□□,棲息此中安。 -
唐代:張繼相見談經(jīng)史,江樓坐夜闌。
風聲吹戶響,燈影照人寒。
俗薄交游盡,時危出處難。
衰年逢二妙,亦得悶懷寬。 -
唐代:張繼世故他年別,心期此夜同。
千峰孤燭外,片雨一更中。
酒客逢山簡,詩人得謝公。
自憐驅匹馬,拂曙向關東。 -
唐代:張繼獨受主恩歸,當朝似者稀。
玉壺分御酒,金殿賜春衣。
拂席流鶯醉,鳴鞭駿馬肥。
滿臺簪白筆,捧手戀清輝。 -
唐代:張繼何事千年遇圣君,坐令雙鬢老江云。
南行更入山深淺,岐路悠悠水自分。 -
唐代:張繼東越秋城夜,西人白發(fā)年。
寒城警刁斗,孤憤抱龍泉。
鳳輦棲岐下,鯨波斗洛川。
量空海陵粟,賜乏水衡錢。
投閣嗤揚子,飛書代魯連。
蒼蒼不可問,余亦賦思玄。 -
唐代:張繼齊宋傷心地,頻年此用兵。
女停襄邑杼,農(nóng)廢汶陽耕。
國使乘軺去,諸侯擁節(jié)迎。
深仁荷君子,薄賦恤黎甿.
火燎原猶熱,波搖海未平。
應將否泰理,一問魯諸生。 -
唐代:張繼城上西樓倚暮天,樓中歸望正凄然。
近郭亂山橫古渡,野莊喬木帶新煙。
北風吹雁聲能苦,遠客辭家月再圓。
陶令好文常對酒,相招那惜醉為眠。 -
唐代:張繼故交日零落,心賞寄何人。
幸與馮唐遇,心同跡復親。
語言未終夕,離別又傷春。
結念湓城下,聞猿詩興新。 -
唐代:張繼游客淹星紀,裁詩煉土風。
今看乘傳去,那與問津同。
南郡迎徐子,臨川謁謝公。
思歸一惆悵,於越古亭中。 -
唐代:張繼洛陽天子縣,金谷石崇鄉(xiāng)。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墻。
書成休逐客,賦罷遂為郎。
貧賤非吾事,西游思自強。 -
唐代:張繼寂寂訟庭幽,森森戟戶秋。
山光隱危堞,湖色上高樓。
禹穴探書罷,天臺作賦游。
云浮將越客,歲晚共淹留。 -
唐代:張繼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還。
迢遞高樓上,蕭疏涼野間。
暮晴依遠水,秋興屬連山。
浮客時相見,霜凋朱翠顏。 -
唐代:張繼連山盡塞水縈回,山上戍門臨水開。
珠簾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鱗自相向。
昔人愛險閉層城,今人復愛閑江清。
沙洲楓岸無來客,草綠花開山鳥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