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慶的詩詞(7首)

劉義慶的簡介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學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并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
南北朝:劉義慶陳遺至孝。
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收焦飯,歸以遺母。
后值孫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
時遺已聚斂得數(shù)斗焦飯,未及歸家,遂攜而從軍。
與孫恩戰(zhàn),敗,軍人潰散,遁入山澤,無以為糧,有饑餒而死者。
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至孝之報也。 -
宋代:劉義慶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愛。
鸚鵡自念雖樂,此山雖樂,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獸依依不舍后數(shù)月,山中大火。
鸚鵡遙見,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飛而灑之。
天神言:“汝雖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對曰:“雖知區(qū)區(qū)水滴不能救,然吾嘗僑居是山,禽獸善待,皆為兄弟,吾不忍見其毀于火也!”天神嘉其義,即為之滅火。 -
南北朝:劉義慶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
”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
南北朝:劉義慶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
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 -
南北朝:劉義慶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
南北朝:劉義慶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為設果,果有楊梅。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
南北朝:劉義慶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