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琵琶背
書琵琶背朗讀侁自肩如削,難勝數(shù)縷絳。
天香留鳳尾,馀暖在檀槽。
天香留鳳尾,馀暖在檀槽。
侁自肩如削,難勝數(shù)縷絳。 天香留鳳尾,馀暖在檀槽。

李煜,五代十國時(shí)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shù)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書琵琶背》李煜 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全唐詩》云: “周后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賞其藝,取所御琵琶,時(shí)謂之燒槽者賜焉。燒槽即蔡邕焦桐之義,或謂焰材而斫之,或謂因燕而存之。后I臨殂,以琵琶及常臂玉環(huán)親遺后主?!睆倪@一記載看,李煜詩中所記的琵琶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首先,它是周后的公公李璟贈(zèng)給周后的,是李璟對兒媳超凡絕倫的彈奏藝術(shù)的獎(jiǎng)賞,是周后生前的心愛之物。其次,它是周后臨終前贈(zèng)給丈夫李煜的絕別之物,是周后音容笑貌的化身,李煜對此珍重異常。李煜睹物思人,在琵琶背上寫下了這首濤,表達(dá)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情。《書琵琶背》的詩詞大意
從肩到削群,難勝幾縷絲。天香留在鳳凰尾巴,余暖在檀槽。
* 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