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絡索·過盡遙山如畫
一絡索·過盡遙山如畫朗讀過盡遙山如畫。
短衣匹馬。
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別是柔腸縈掛。
待歸才罷。
卻愁擁髻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
短衣匹馬。
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別是柔腸縈掛。
待歸才罷。
卻愁擁髻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
過盡遙山如畫。 短衣匹馬。 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別是柔腸縈掛。 待歸才罷。 卻愁擁髻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一絡索·過盡遙山如畫》納蘭性德 注釋
短衣匹馬: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尚騎射,故穿窄袖之衣,稱為短衣。這里是謂穿短衣,乘匹馬,奔馳在征途上。卻愁二句:意謂待到行人歸來,對燈夜話時,述說著別離之苦反倒使人生愁增恨。李白《江夏行》:‘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薄眵伲醭职l(fā)髻。蘇軾《九日舟中望見有美堂上魯少卿飲處以詩戲之》:“遙知通德凄涼甚,擁髻無言怨未歸。”
《一絡索·過盡遙山如畫》納蘭性德 賞析
這首小詞作法很別致,即雖然仍用上景下情的常見之法,但此篇卻在落筆的角度上有所變化,詞的上片寫的是征途之景,其見聞感受皆從自己一方落墨,下片則是從閨中人一方寫來的,是作者假想中的情景。所以此篇極有浪漫特色,極見情味。《一絡索·過盡遙山如畫》的詩詞大意
過完了遙山如畫。短衣匹馬。
蕭蕭落木不住秋,不要回頭、斜陽下。
分別是柔腸繞掛。
等待回家才罷。
卻愁擁有髻向燈前,說不盡、離別的人說話。
* 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