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 貶玉溪,對不山作
迷神引 貶玉溪,對不山作朗讀黯黯青山紅日暮。
浩浩大江東注。
余霞散綺,向煙波路。
使人愁,長安遠(yuǎn),在何處。
幾點漁燈小,迷近塢。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
覺阮途窮,歸心阻。
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
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
猿鳥一時啼,驚島嶼。
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浩浩大江東注。
余霞散綺,向煙波路。
使人愁,長安遠(yuǎn),在何處。
幾點漁燈小,迷近塢。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
覺阮途窮,歸心阻。
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
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
猿鳥一時啼,驚島嶼。
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黯黯青山紅日暮。 浩浩大江東注。 余霞散綺,向煙波路。 使人愁,長安遠(yuǎn),在何處。 幾點漁燈小,迷近塢。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 覺阮途窮,歸心阻。 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 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 猿鳥一時啼,驚島嶼。 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為“蘇門四學(xué)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fēng)格近柳宗元。詩學(xué)陶淵明。其詞格調(diào)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注釋】:
此詞寫于貶謫途中。詞中通過從日暮到夜晚江邊景物的描述 ,表現(xiàn)了羈旅生活的哀愁和寂寞 。全詞“觸景生情,復(fù)緣情布景,節(jié)節(jié)轉(zhuǎn)換,秾麗周密。譬之織錦家,真竇氏回文梭也”(賀裳《鄒水軒詞筌》)。
上片以景起,氣象雄渾,景物壯闊。首兩句寫詞人佇立信江畔所見的景色。青山,本碧綠青翠,說它“黯黯”,是由于“紅日暮”,但斜照下,山色反而顯得雄渾沉厚。這是遠(yuǎn)望所見。俯視腳下,但見“浩浩大江東注”,不由人不發(fā)出人生如逝水東流的感嘆。
“余霞散綺”兩句源于謝朓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是對“紅日”、“大江 ”的深一層渲染 。詞用一“向”字,別具意味。如綺(錦緞)的“余霞”映在淡煙輕霧籠罩的江面上,一直跟隨著流水往前,這樣就把“東注”的“浩浩大江”寫得既真實又清空了。
以下三句 ,直抒情懷“長安”,代指北宋京成汴梁。晁補之是一個頗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的人。他二十七歲考中進(jìn)士,在開封府和禮部考試時均名列第一?!瓣藦埌囫R手,崔蔡不足云”。黃庭堅稱贊他和張耒如司馬遷、班固,而遠(yuǎn)超過漢代的崔瑗和蔡邕。但正是這樣一個才氣縱橫 ,政績斐然的人,卻生潦倒,功名蹭蹬 。所以,這“使人愁”,不只是因為大江東去,而有著被貶他鄉(xiāng)、政治失意的深沉內(nèi)容。此三句本自李白《登金陵風(fēng)凰臺》詩“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上片末四句既從正面用筆,又從側(cè)面暗示時間已由著而夜 :“幾點漁燈小,迷近塢。一片客帆低,傍前浦?!睗O燈不僅只有幾點閃閃爍爍,而且細(xì)小微弱;這時近岸的船塢里,他一片迷瀠了。再往稍遠(yuǎn)的地方看,航行江面的客船,也降下船帆,靠在前面臨水近岸的地方了 。由于近觀,漁燈“幾點”而“小”,看到清清楚楚 ;由于遠(yuǎn)望,故所見客帆“一片”,給人以多的感覺 。從用字說 ,“幾點 ”對“一片”,“近塢 ”對“前浦”,一寫少和多,一寫近和遠(yuǎn),概括出詞人當(dāng)時目力所見的空間范圍。詞人處理情、景、意的關(guān)系,理路清楚,而運筆有起伏,有襯托,以“長安遠(yuǎn)”為中樞,前后時間、場景,頓生變化,由高運綺麗而轉(zhuǎn)所見,詞筆極為渾成。
下片一奇峰空起,汪泣恣肆,語調(diào)凄切,情感悲苦,傾吐出滿懷衷腸?!白曰谌骞谡`”,極言心中悲憤感慨,謂富家子弟養(yǎng)尊處優(yōu),而一般讀書人往往潦倒一生。此處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自怨自艾的情緒躍然紙上 。晉人阮籍 ,佯狂不羈,縱酒頹放,表現(xiàn)出他對當(dāng)時政治的不滿,實際上也是一種遠(yuǎn)禍全身的手段。他常駕車獨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哭而返。這里詞人覺得他和阮籍一樣,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fù)是不可能了 ,而羈于謫宦,欲歸又不得歸。
過片后這四句包含了許許多多難言的辛酸痛楚,讀之令人凄傷。
接下來詞人借素月 、《竹枝》歌聲 、猿鳥啼鳴,對凄苦的情懷,再作更富形象性的渲染。晁補之是濟洲巨野人,此刻貶官信州,從北至南,千里迢迢,煙樹蒼茫 ,面對素月 ,怎能不為之銷魂呢?“平楚”,謝朓詩 :“寒城”一以眺 ,平楚正蒼然 ?!睏钌鞣Q:“楚,叢木也。登高望遠(yuǎn),見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 ’猶《詩》所謂‘ 平林 ”也”(《升庵詩話》)?!?一千里傷平楚”,與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意境很相近,只是此處由近而遠(yuǎn),思故鄉(xiāng)千里迢迢,故望“平楚”而傷情無限。
詞人接著又從聽覺方面與這種凄苦情懷 ?!吨裰Ω?》,原是巴渝一帶的民歌。“聆其音,中黃鐘之羽。
其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zhuǎn),有淇氵仆之艷 ”(劉禹錫《竹枝詞引》)。周邦彥《點絳唇》“楚歌聲苦 ,村落黃昏鼓”,是說歌聲作用于人,只感到怨苦?!盀檎l苦”?用似問非問的提示,而且前用“聲聲怨”加重形容,便更覺其苦深。隨后又寫島嶼上的猿啼鳥鳴,呼應(yīng)開頭的“大江東注 ”,表明作者的往處在江水湄?!耙粫r啼”,有時斷時續(xù)之意 。正當(dāng)夜深人靜他心情剛剛平靜下來時,那突然一聲猿啼 ,一聲鳥鳴,就更會產(chǎn)生凄涼之感。說“驚島嶼”是婉語,因為島嶼突出于江心,本是無情之物 ,都為之而驚 ,那么人之“驚”更可想而知了。
“燭暗”夜深仍未成眠,猿啼鳥鳴也因困倦而睡去了吧 。渡口停泊的船只,發(fā)出了開航的鼓聲信號,表明天色將明,而人之徹夜未眠又可知。燭暗,表明夜己深。
這首詞情景深化,意境淡遠(yuǎn)凄清,一派怨思哀緒盤旋而下,貫注在字里行間。全詞雖多用典故與前賢成句,但由于出自真情摯意,所以不覺為累,反倒生發(fā)牽引,更豐富深化了詞旨,使之余味溢于言外。
此詞寫于貶謫途中。詞中通過從日暮到夜晚江邊景物的描述 ,表現(xiàn)了羈旅生活的哀愁和寂寞 。全詞“觸景生情,復(fù)緣情布景,節(jié)節(jié)轉(zhuǎn)換,秾麗周密。譬之織錦家,真竇氏回文梭也”(賀裳《鄒水軒詞筌》)。
上片以景起,氣象雄渾,景物壯闊。首兩句寫詞人佇立信江畔所見的景色。青山,本碧綠青翠,說它“黯黯”,是由于“紅日暮”,但斜照下,山色反而顯得雄渾沉厚。這是遠(yuǎn)望所見。俯視腳下,但見“浩浩大江東注”,不由人不發(fā)出人生如逝水東流的感嘆。
“余霞散綺”兩句源于謝朓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是對“紅日”、“大江 ”的深一層渲染 。詞用一“向”字,別具意味。如綺(錦緞)的“余霞”映在淡煙輕霧籠罩的江面上,一直跟隨著流水往前,這樣就把“東注”的“浩浩大江”寫得既真實又清空了。
以下三句 ,直抒情懷“長安”,代指北宋京成汴梁。晁補之是一個頗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的人。他二十七歲考中進(jìn)士,在開封府和禮部考試時均名列第一?!瓣藦埌囫R手,崔蔡不足云”。黃庭堅稱贊他和張耒如司馬遷、班固,而遠(yuǎn)超過漢代的崔瑗和蔡邕。但正是這樣一個才氣縱橫 ,政績斐然的人,卻生潦倒,功名蹭蹬 。所以,這“使人愁”,不只是因為大江東去,而有著被貶他鄉(xiāng)、政治失意的深沉內(nèi)容。此三句本自李白《登金陵風(fēng)凰臺》詩“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上片末四句既從正面用筆,又從側(cè)面暗示時間已由著而夜 :“幾點漁燈小,迷近塢。一片客帆低,傍前浦?!睗O燈不僅只有幾點閃閃爍爍,而且細(xì)小微弱;這時近岸的船塢里,他一片迷瀠了。再往稍遠(yuǎn)的地方看,航行江面的客船,也降下船帆,靠在前面臨水近岸的地方了 。由于近觀,漁燈“幾點”而“小”,看到清清楚楚 ;由于遠(yuǎn)望,故所見客帆“一片”,給人以多的感覺 。從用字說 ,“幾點 ”對“一片”,“近塢 ”對“前浦”,一寫少和多,一寫近和遠(yuǎn),概括出詞人當(dāng)時目力所見的空間范圍。詞人處理情、景、意的關(guān)系,理路清楚,而運筆有起伏,有襯托,以“長安遠(yuǎn)”為中樞,前后時間、場景,頓生變化,由高運綺麗而轉(zhuǎn)所見,詞筆極為渾成。
下片一奇峰空起,汪泣恣肆,語調(diào)凄切,情感悲苦,傾吐出滿懷衷腸?!白曰谌骞谡`”,極言心中悲憤感慨,謂富家子弟養(yǎng)尊處優(yōu),而一般讀書人往往潦倒一生。此處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自怨自艾的情緒躍然紙上 。晉人阮籍 ,佯狂不羈,縱酒頹放,表現(xiàn)出他對當(dāng)時政治的不滿,實際上也是一種遠(yuǎn)禍全身的手段。他常駕車獨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哭而返。這里詞人覺得他和阮籍一樣,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fù)是不可能了 ,而羈于謫宦,欲歸又不得歸。
過片后這四句包含了許許多多難言的辛酸痛楚,讀之令人凄傷。
接下來詞人借素月 、《竹枝》歌聲 、猿鳥啼鳴,對凄苦的情懷,再作更富形象性的渲染。晁補之是濟洲巨野人,此刻貶官信州,從北至南,千里迢迢,煙樹蒼茫 ,面對素月 ,怎能不為之銷魂呢?“平楚”,謝朓詩 :“寒城”一以眺 ,平楚正蒼然 ?!睏钌鞣Q:“楚,叢木也。登高望遠(yuǎn),見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 ’猶《詩》所謂‘ 平林 ”也”(《升庵詩話》)?!?一千里傷平楚”,與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意境很相近,只是此處由近而遠(yuǎn),思故鄉(xiāng)千里迢迢,故望“平楚”而傷情無限。
詞人接著又從聽覺方面與這種凄苦情懷 ?!吨裰Ω?》,原是巴渝一帶的民歌。“聆其音,中黃鐘之羽。
其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zhuǎn),有淇氵仆之艷 ”(劉禹錫《竹枝詞引》)。周邦彥《點絳唇》“楚歌聲苦 ,村落黃昏鼓”,是說歌聲作用于人,只感到怨苦?!盀檎l苦”?用似問非問的提示,而且前用“聲聲怨”加重形容,便更覺其苦深。隨后又寫島嶼上的猿啼鳥鳴,呼應(yīng)開頭的“大江東注 ”,表明作者的往處在江水湄?!耙粫r啼”,有時斷時續(xù)之意 。正當(dāng)夜深人靜他心情剛剛平靜下來時,那突然一聲猿啼 ,一聲鳥鳴,就更會產(chǎn)生凄涼之感。說“驚島嶼”是婉語,因為島嶼突出于江心,本是無情之物 ,都為之而驚 ,那么人之“驚”更可想而知了。
“燭暗”夜深仍未成眠,猿啼鳥鳴也因困倦而睡去了吧 。渡口停泊的船只,發(fā)出了開航的鼓聲信號,表明天色將明,而人之徹夜未眠又可知。燭暗,表明夜己深。
這首詞情景深化,意境淡遠(yuǎn)凄清,一派怨思哀緒盤旋而下,貫注在字里行間。全詞雖多用典故與前賢成句,但由于出自真情摯意,所以不覺為累,反倒生發(fā)牽引,更豐富深化了詞旨,使之余味溢于言外。
《迷神引 貶玉溪,對不山作》的詩詞大意
黯黯青山紅日落。浩浩大江東注。
多霞散綺,向煙波路。
使人愁,長安遠(yuǎn),在何處。
幾點捕魚燈小,迷近塢。
一片客帆低,旁邊前浦。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