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春秋》,魯國史書。相傳為孔子所修。經(jīng)學家認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貶,后因以稱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為“春秋筆法”。
⒈ 《春秋》, 魯國 史書。相傳為 孔子 所修。經(jīng)學家認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貶,后因以稱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為“春秋筆法”。
引宋 俞文豹 《吹劍錄》:“朱文公 《通鑑綱目》以正名為先……蓋鈍用《春秋》筆法也?!?br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我在這文章里正用君,但初意卻不過貪圖少寫一個字,并非有什么《春秋》筆法?!?br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它的傳統(tǒng)作法是‘《春秋》筆法’,寓褒貶于行文用字之中,實際上是叫事實說話?!?/span>
⒈ 孔子作《春秋》,常以一字一語寓褒貶之義。故后世稱文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寓「春秋筆法」。
例如:「這篇文章并沒有春秋筆法,只是記錄事實而已?!?/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m.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