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卜算子》的古詩詞列表(329首)
卜算子(欽譜)簡介
元高拭詞注“仙呂調(diào)”。蘇軾詞有“缺月掛疏桐”句,名《缺月掛疏桐》。秦湛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句,名《百尺樓》。僧皎詞有“目斷楚天遙”句,名《楚天遙》。無名氏詞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
卜算子(欽譜) 格律一 雙調(diào)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shí)見幽人獨(dú)往來,縹緲孤鴻影,
中中中中平句中仄平平仄韻中仄平平中中中句中仄平平仄韻
此調(diào)以此詞為正體,若石詞之多押兩韻,徐、黃、張、杜四詞之添字,皆變體也。蘇詞別首前段第二句“長憶吳山好”,“長”字平聲。譜內(nèi)據(jù)之,其馀可平可仄,悉參下詞。
卜算子(欽譜) 格律二 雙調(diào)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yīng)難見也難,后會難憑據(jù),
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韻
此與蘇詞同,惟前后段兩起句各用韻異。
卜算子(欽譜) 格律三 雙調(diào)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兩仄韻,后段四句三仄韻 徐俯
胸中千種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自得春,草滿鶯啼處,
平平平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韻
此亦蘇詞體,惟后段起句用韻,結(jié)句添一字作折腰句法異。《古杭雜紀(jì)》無名氏詞前結(jié)“把定纖纖手”,后結(jié)“瞞不得、橋頭柳”,正與此同。
卜算子(欽譜) 格律四 雙調(diào)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 黃公度
薄宦各東西,往事隨風(fēng)雨,先是驪歌不忍聞,又何況,春將暮,
仄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韻平仄平平仄仄平句仄平仄讀平平仄韻
此亦蘇詞體,惟前段結(jié)句作六字折腰句法異?!豆沤裨~話》無名氏詞前結(jié)“終不似、伊家好”,后結(jié)“滿目圍芳草”正與此同。按,黃童和此詞前段結(jié)句“奚止朝朝暮暮”句法又異。
卜算子(欽譜) 格律五 雙調(diào)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兩仄韻,后段四句三仄韻 張先
夢短寒夜長,坐待清霜曉,臨鏡無人為整妝,但自學(xué),孤鸞照,
仄仄平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韻平仄平平仄仄平句仄仄仄讀平平仄韻
此亦蘇詞體,惟前后段兩結(jié)句俱六字異。杜安世“尊前一曲”詞正與此同。按黃庭堅(jiān)此調(diào)詞前后段兩起句“要見不得見,要近不得近”,“禁止不得淚,忍管不得悶”,“見”字、“淚”字俱仄聲,連用四“不得”字,皆以入替平之法,因謔詞不入。
卜算子(欽譜) 格律六 雙調(diào)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杜安世
深院花鋪地,淡淡陰天氣,水榭風(fēng)亭朱明景,又別是,愁情味,
平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平平仄句仄仄仄讀平平仄韻
此與張?jiān)~同,惟前后段起句俱用韻異。按《玉照新志》“蹙破眉峰”詞正與此同,但此詞前后段第三句第七字仄聲,各家則用平聲也。
卜算子(欽譜) 格律七 雙調(diào)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 《花草粹編》無名氏
幽花帶露紅,濕柳拖煙翠,花柳分春各自芳,惟有人憔悴,
平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韻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平仄平平仄韻
此詞見《花草粹編》,《本清湖三塔記》,亦蘇詞體,惟后段結(jié)句七字,添二襯字異。
卜算子(龍譜)簡介
北宋時(shí)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為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結(jié)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復(fù)演為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diào)”。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五仄韻。
卜算子(龍譜) 格律一 定格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dú)往來,縹緲孤鴻影,
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韻中仄平平仄仄平句中仄平平仄韻
卜算子(龍譜) 格律二 定格(加襯字)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dú)往來,縹緲孤鴻影,
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韻中仄平平仄仄平句中仄平平仄韻
搜韻君按:據(jù)原書例詞,補(bǔ)錄此詞格。
-
現(xiàn)代:毛澤東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bào)。
待到山花爛漫時(shí),她在叢中笑。 -
現(xiàn)代:毛澤東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
奈何笑容難為久,春來反凋殘。
殘固不堪殘,何須自尋煩?花落自有花開日,蓄芳待來年。 -
宋代:王觀水是眼波橫,[1]
山是眉峰聚。
[2]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3]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
宋代:黃公度薄宦各東西,往事隨風(fēng)雨。
先自離歌不忍聞,又何況、春將暮。
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鴻去。
君向?yàn)t湘我向秦,後會知何處。 -
宋代:康與之潮生浦口云,潮落津頭樹。
潮本無心落又生,人自來還去。
今古短長亭,送往迎來處。
老盡東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 -
清代:吳蘭修綠翦一窗煙,夜漏如何許。
碧月蒙蒙不到門,竹露聽如雨。
獨(dú)自出籬根,樹影拖鞋去。
一點(diǎn)螢燈隔水青,蛩作秋僧語。 -
宋代:吳泳漠漠雨其濛,湛湛江之永。
凍壓溪橋并見花,安得杯中影。
明水未登彝,飾玉先浮鼎。
寄語清居山上翁,驛使催歸近。 -
宋代:徐俯胸月千種愁,插在斜陽樹。
綠葉陰陰自得春,草滿鶯啼處。
不見凌波步,空想如簧語。
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
宋代:鄒應(yīng)龍滿二望三時(shí),春景方明媚。
又見蟠桃結(jié)子來,王母初筵啟。
無數(shù)桂林山,不盡漓江水。
總?cè)虢癯郾辣Gq。 -
宋代:羅惜惜幸得那人歸,怎便教來也。
一日相思十二辰,真是情難舍。
本是好因緣,又怕因緣假。
若是教隨別個(gè)人,相見黃泉下。 -
宋代:張幼謙去時(shí)不由人,歸怎由人也。
羅帶同心結(jié)到成,底事教┾舍。
心是十分真,情沒些兒假。
若道歸遲打棹篦,甘受三千下。 -
元代:韓奕急霰打窗紗,正是愁時(shí)候。
無柰愁多著酒消,反被愁消酒。
又滅又明燈,還短還長漏。
為問梅花有甚愁,也似愁人瘦。 -
元代:韓奕急霰打窗紗,正是愁時(shí)候。
無柰愁多著酒消,反被愁消酒。
又滅又明燈,還短還長漏。
為問梅花有甚愁,也似愁人瘦。 -
元代:善住夜月照西風(fēng),露冷梧桐落。
揚(yáng)子江頭朔雁飛,黃葛終難著。
促織吊青燈,遠(yuǎn)夢驚初覺。
擬撫窗前綠綺琴,寂寞無弦索。 -
元代:趙可明月在青天,借問今時(shí)幾。
但見宵從海上來,不覺云間墜。
流水古今人,共看皆如此。
惟愿當(dāng)歌對酒時(shí),長照金尊里。 -
元代:孫不二握固披衣候。
水火頻交媾。
萬道霞光海底生,一撞三關(guān)透。
仙樂頻頻奏。
常飲醍醐酒。
妙藥都來頃刻間,九轉(zhuǎn)金丹就。 -
近代:瞿秋白寂寞此人間,且喜身無主。
眼底云煙過盡時(shí),正我逍遙處。
落知春殘,一任風(fēng)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來,應(yīng)有香如故。 -
宋代:辛棄疾萬里籋浮云,一噴空凡馬。
嘆息曹瞞老驥詩,伏櫪如公者。
山鳥哢窺檐,野鼠饑翻瓦。
老我癡頑合住山,此地菟裘也。 -
宋代:辛棄疾百郡怯登車,千里輸流馬。
乞得膠膠擾擾身,卻笑區(qū)區(qū)者。
野水玉鳴渠,急雨珠跳瓦。
一榻清風(fēng)方是閑,真得歸來也。 -
宋代:柳永江風(fēng)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
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
引疏砧、斷續(xù)殘陽里。
對晚景、傷懷念遠(yuǎn),新愁舊恨相繼。
脈脈人千里。
念兩處風(fēng)情,萬重?zé)熕?br>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
盡無言、誰會憑高意。
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云誰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