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
宋代:張履信
飛來何處峰,木杪夜千尺。
愁猿喚不應(yīng),月色同一白。
-
宋代:顧逢
天竺如巴峽,畫圖無此奇。
掛藤伸黑臂,剝果餒黃兒。
孤影池中夜,三聲月一時。
倚闌僧不去,應(yīng)是苦于詩。
-
宋代:梅詢
竺慧指此峰,飛來自靈鷲。
猿鳥曾未知,煙嵐尚依舊。
興亡謾千古,天地豈關(guān)紐。
祇恐舟壑移,他年卻西走。
-
宋代:釋遵式
乾坤持中樞,動運(yùn)非物圖。
欝欝彼靈鷲,飄飄如飛鳧。
層空累怪石,古木生其膚。
仁虎終安棲,白猿時號呼。
錢源注鮫室,謝月?lián)P天衢。
曩喆多遺塵,清風(fēng)來四隅。
-
明代:高啟
風(fēng)吹峨眉云,東依此山住。
我來不敢登,只恐還飛去。
-
宋代:鄭清之
懸崖石路擘蒼苔,川竇巖扉處處開。
信是拔山人有力,一峰搦碎總飛來。
-
宋代:陽枋
嵯峨擅北高,幽靜還西竺。
虎蹲石根奇,龍蟠藤蔓曲。
面橫白水湖,背列濃嵐谷。
鳥碎山逾空,起予詩不俗。
-
宋代:胡仲弓
山染西湖水漾青,孤高長對冷泉亭。
飛來何不飛將去,空與山僧作畫屏。
-
宋代:董嗣杲
理公著腳五峰前,樹石蒼浮滴翠涎。
因指何年飛到此,要棲中國悟來禪。
一猿可驗為靈鷲,萬古無言有冷泉。
今日共知遺跡勝,隱名卻自許由傳。
-
宋代:林景熙
何年移竺國,秀色發(fā)棱層。
清極不知夏,虛中欲悟僧。
樹幽嵐氣重,泉落乳花凝。
猶憶烹茶處,間來話葛藤。
-
宋代:黃庚
乘風(fēng)飛步碧崔嵬,萬壑千巖入眼來。
古甃直穿滄海破,浮圖高拂白云開。
龜公埋沒今無冢,烏喙登臨舊有臺。
立盡斜陽不歸去,一聲孤雁過蓬萊。
-
宋代:李處權(quán)
何年此峰獨(dú)飛來,群山讓秀中崔嵬。
神刓天畫不可狀,仰視孤高摩斗魁。
蘊(yùn)靈產(chǎn)此萬珍木,隆霜幾度森不摧。
異僧一見乃能識,擊洞果有猿聲哀。
靈隱之南天竺北,筑亭結(jié)屋初誰媒。
直疑朱夏落冰雪,亦恐白晝藏風(fēng)雷。
檻泉清可數(shù)毛發(fā),白石齒齒如瓊瑰。
參差透影微日下,淅瀝生籟長颸回。
恍然若欲學(xué)蟬蛻,洗眼綠凈無纖埃。
已將纓塵付流水,更以屐齒留蒼苔。
南豐家世有人物,幅巾藜杖同徘徊。
劇談抵掌共相對,惜無玉酒傾金罍。
-
宋代:釋文珦
湖際山何限,飛來獨(dú)著名。
玲瓏疑鬼鑿,崷崒自天成。
猿去猶存洞,龍歸尚有泓。
樹因含玉潤,泉為煉丹清。
桂了排空落,蓮花浥露擎。
鷲形傳佛國,靈應(yīng)動神京。
翻譯賢人跡,稽留隱者情。
修藤垂萬歲,孤石記三生。
夜講臺偏古,春風(fēng)檜重榮。
賓玉辭可訊,慧理塔難平。
客至心多戀,僧居慮自輕。
躋攀雖詰屈,臨眺獨(dú)高明明。
觀闕雄三島,衣冠邁百城。
東南且行在,西北待經(jīng)營。
溟漲無涯涘,江流但注傾。
一時歸眼界,終古播詩聲。
-
宋代:釋文珦
恐山還欲去,著爾慰山靈。
掛處頻分影,吟時不見形。
鷲峰愁外遠(yuǎn),巴峽夢中青。
月下三聲苦,幽人卻要聽。
-
宋代:曾豐
鬼輸天雨玉崔嵬,乞與湘人眼豁開。
為報湘人莫私有,飛來有日更飛回。
-
宋代:曾豐
三處飛來一樣奇,佛無所擇我何辭。
重輕較到毫厘處,鳴雁行中此白眉。
-
宋代:曾豐
解后南鵬怒輒翔,乘風(fēng)附翼過清湘。
羅浮本是仙家景,借與如來作寶坊。
-
宋代:朱繼芳
元是西天住,飛來莫去休。
未憑仙佛國,好似帝王州。
彼樹亦如寄,吾生應(yīng)更浮。
白猿呼不應(yīng),松露滴獼猴。
-
唐代:方干
邃巖喬木夏藏寒,床下云溪枕上看。
臺殿漸多山更重,卻令飛去即應(yīng)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