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xué)雪隨風(fēng)轉(zhuǎn)。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
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
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馮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yōu)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閑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xué)問淵博,文章穎發(fā),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
《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馮延巳 翻譯
不見長安
梅花已從繁茂的枝頭落下花瓣千片萬片,還自作多情,學(xué)著雪花般隨風(fēng)飄轉(zhuǎn)。昨夜響起的笙歌容易散去,酒醒過后增添了無限愁思。
登上樓臺只覺的春天的山嶺四面皆是寒氣,遠(yuǎn)處的大雁盡數(shù)飛過,黃昏時候煙霞深淺不一。片刻間倚著欄桿的人已經(jīng)不見了蹤跡,用鮫紗掩去淚痕暗自思量了一遍又一遍。
《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馮延巳 賞析
從這首詞的結(jié)尾“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人們會知道它是一首寫思婦閨怨的艷詞,從全詞的內(nèi)容看,也的確如此。而除了閨怨之外,這首詞還提供了獨特的審美聯(lián)想。
這首詞的開頭三句,似乎是在寫景。梅花似雪,隨風(fēng)飄飛,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如果讀者把梅不僅僅當(dāng)作景物,而是當(dāng)作生命來看,這景象就是悲哀的了,“猶自多情”一句,更加重了濃厚的悲劇氣氛。如果再進(jìn)一步,把這自然生命的悲劇與人生的種種悲劇聯(lián)系起來看,這三句就更具有了深廣的意蘊,如葉嘉瑩女士所說,“寫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臨無常之際的繾綣哀傷,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了。
這種聯(lián)想,并不是捕風(fēng)捉影,而是由作品的上下文之間的聯(lián)系而來:“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大自然中的花落飄零,與人生中的良辰易逝、生命無常,是如此的相似,人們執(zhí)著地企圖在徹夜笙歌、沉酣美酒中去追求去把握生命,可是轉(zhuǎn)瞬之間,能把握的一切全都消失在虛空之中,正如同繁枝梅落,似雪隨風(fēng)一樣。梅離枝頭,尚且流連“多情”;人生中的好景不長、笙歌散去,又怎不讓人感到可悲可嘆、無可奈何!
作者在這首詞中的感慨,似乎是飄忽無端、不可確指的。但通過合理的聯(lián)想,讀者似乎又可以窺見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他的痛苦和悲哀,想象“昨夜笙歌”這個詞所凝聚的人生失落的悲涼,懂得“梅落繁枝”所代表的多情生命之隕落的意義。而這些,正體現(xiàn)了馮延巳詞意蘊深廣、“堂廡特大”的特點。
馮延巳的詞里,不乏艷情的描寫。如“低語前歡頻轉(zhuǎn)面,雙眉斂恨春山遠(yuǎn)”(《鵲踏枝》)、“香閨寂寂門半掩,愁眉斂,淚珠滴破燕脂臉”(《歸自謠》)等等,與“花間”詞并無明顯的區(qū)別。但他也有些作品,既不同于溫庭筠的“艷”,也不同于韋莊的“淺”,更絕少《花間集》中的色情味道。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這些詞的風(fēng)格,那就是“雅”。
馮延巳名句推薦
- 繡帳已闌離別夢,玉爐空裊寂寥香。
作者:馮延巳:出自《浣溪沙·春到青門柳色黃》
- 回廊遠(yuǎn)砌生秋草,夢魂千里青門道。
作者:馮延巳:出自《菩薩蠻·回廊遠(yuǎn)砌生秋草》
-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
作者:馮延巳:出自《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
- 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作者:馮延巳:出自《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
- 花前失卻游春侶,獨自尋芳。
作者:馮延巳:出自《采桑子·花前失卻游春侶》
-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作者:馮延巳:出自《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飛來,陌上相逢否?
作者:馮延巳:出自《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 雙燕飛來,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
作者:馮延巳:出自《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
作者:馮延巳:出自《長命女·春日宴》
-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
作者:馮延巳:出自《清平樂·雨晴煙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