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張祜
少年足風(fēng)情,垂鞭賣眼行。
帶金師子小,裘錦騏驎獰。
選匠裝金鐙,推錢買鈿箏。
李陵雖效死,時論得虛名。
-
唐代:沈頌
常聞嬴女玉簫臺,奏曲情深彩鳳來。
欲登此地銷歸恨,卻羨雙飛去不回。
-
唐代:杜甫
白鹽危嶠北,赤甲古城東。
平地一川穩(wěn),高山四面同。
煙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風(fēng)。
人事傷蓬轉(zhuǎn),吾將守桂叢。
東屯復(fù)瀼西,一種住青溪。
來往皆茅屋,淹留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無蹊。
若訪衰翁語,須令剩客迷。
道北馮都使,高齋見一川。
子能渠細石,吾亦沼清泉。
枕帶還相似,柴荊即有焉。
斫畬應(yīng)費日,解纜不知年。
牢落西江外,參差北戶間。
久游巴子國,臥病楚人山。
幽獨移佳境,清深隔遠關(guān)。
寒空見鴛鷺,回首憶朝班。
-
唐代:杜甫
令節(jié)成吾老,他時見汝心。
浮生看物變,為恨與年深。
長葛書難得,江州涕不禁。
團圓思弟妹,行坐白頭吟。
-
唐代:李益
炎祚昔昏替,皇基此郁盤。
玄命久已集,撫運良乃艱。
南厄羊腸險,北走雁門寒。
始于一戎定,垂此億世安。
唐風(fēng)本憂思,王業(yè)實艱難。
中歷雖橫潰,天紀(jì)未可干。
圣明所興國,靈岳固不殫。
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
唐代:令狐楚
三五既不留,二八又還過。
金蟾著未出,玉樹悲稍破。
誰向西園游,空歸北堂臥。
佳期信難得,永夕無可奈。
撫枕獨高歌,煩君為予和。
-
唐代:白居易
病知心力減,老覺光陰速。
五十八歸來,今年六十六。
鬢絲千萬白,池草八九綠。
童稚盡成人,園林半喬木。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
雖有潺湲聲,至今聽未足。
-
唐代:白居易
山路難行日易斜,煙村霜樹欲棲鴉。
夜歸不到應(yīng)閑事,熱飲三杯即是家。
-
唐代:許渾
蕭蕭凌雪霜,濃翠異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聲風(fēng)滿堂。
卷簾秋更早,高枕夜偏長。
忽憶秦溪路,萬竿今正涼。
-
唐代:齊己
雪色衫衣絕點塵,明知富貴是浮云。
不隨喧滑迷真性,何用潺湲洗污聞。
北闕會拋紅駊騀,東林社憶白氛氳。
清吟有興頻相示,欲得多慚蠹蝕文。
-
唐代:尹鶚
雙成伴侶,去去不知何處。
有佳期,霞帔金絲薄,花冠玉葉?!?br>懶乘丹鳳子,學(xué)跨小龍兒。
叵耐天風(fēng)緊,挫腰肢。
-
先秦:佚名
百里奚。
五羊皮。
憶別時。
烹伏雌。
炊扊扅。
今日富貴忘我為。
-
宋代:李泳
門掩長安道。
卷重簾、垂楊散暑,嫩涼生早。
午夢驚回庭陰翠,蝶舞鶯吟未了。
政露冷、芙蓉池沼。
金雁塵昏么弦斷,理馀音、尚想腰支裊。
歡漸遠,思還繞。
臨皋望極滄江渺。
晚潮平、湘煙萬頃,斷虹殘照。
彩舫凌波分飛后,別浦菱花自老。
問錦鯉、何時重到。
樓迥層城看不見,對瀟瀟、暮雨憐芳草。
幽恨闊、楚天杳。
-
唐代:李商隱
君家在河北,我家在山西。
百歲本無業(yè),陰陰仙李枝。
尚書文與武,戰(zhàn)罷幕府開。
君從渭南至,我自仙游來。
平昔苦南北,動成云雨乖。
逮今兩攜手,對若床下鞋。
夜歸碣石館,朝上黃金臺。
我有苦寒調(diào),君抱陽春才。
年顏各少壯,發(fā)綠齒尚齊。
我雖不能飲,君時醉如泥。
政靜籌畫簡,退食多相攜。
掃掠走馬路,整頓射雉翳。
春風(fēng)二三月,柳密鶯正啼。
清河在門外,上與浮云齊。
欹冠調(diào)玉琴,彈作松風(fēng)哀。
又彈明君怨,一去怨不回。
感激坐者泣,起視雁行低。
翻憂龍山雪,卻雜胡沙飛。
仲容銅琵琶,項直聲凄凄。
上貼金捍撥,畫為承露雞。
君時臥掁觸,勸客白玉杯。
苦云年光疾,不飲將安歸。
我賞此言是,因循未能諧。
君言中圣人,坐臥莫我違。
榆莢亂不整,楊花飛相隨。
上有白日照,下有東風(fēng)吹。
青樓有美人,顏色如玫瑰。
歌聲入青云,所痛無良媒。
少年苦不久,顧慕良難哉。
徒令真珠肶,裛入珊瑚腮。
君今且少安,聽我苦吟詩。
古詩何人作,老大徒傷悲。
-
唐代:佚名
蒼震有位,黃離蔽明。
江充禍結(jié),戾據(jù)災(zāi)成。
銜冤昔痛,贈典今榮。
享靈有秩,奉樂以迎。
-
宋代:周邦彥
衣染鶯黃。
愛停歌駐拍,勸酒持觴。
低鬟蟬影動,私語口脂香。
檐露滴,竹風(fēng)涼。
拚劇飲淋浪。
夜?jié)u深,籠燈就月,子細端相。
知音見說無雙。
解移宮換羽,未怕周郎。
長顰知有恨,貪耍不成妝。
些個事,惱人腸。
試說與何妨。
又恐伊、尋消問息,瘦減容光。
-
唐代:白居易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發(fā)。
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豈伊物理變,信是土宜別。
地氣反寒暄,天時倒生殺。
草木堅強物,所稟固難奪。
風(fēng)候一參差,榮枯遂乖剌。
況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熱。
強羸壽夭間,安得依時節(jié)。
-
唐代:李白
狂風(fēng)吹古月,竊弄章華臺。
北落明星動光彩,南征猛將如云雷。
手中電擊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
我見樓船壯心目,頗似龍驤下三蜀。
揚兵習(xí)戰(zhàn)張虎旗,江中白浪如銀屋。
身居玉帳臨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細柳開營揖天子,始知灞上為嬰孩。
羌笛橫吹阿亸回,向月樓中吹落梅。
將軍自起舞長劍,壯士呼聲動九垓。
功成獻凱見明主,丹青畫像麒麟臺。
-
唐代:岑參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
平明發(fā)咸陽,暮及隴山頭。
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
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
西來誰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發(fā)安西,路上無停留。
都護猶未到,來時在西州。
十日過沙磧,終朝風(fēng)不休。
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
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
山口月欲出,先照關(guān)城樓。
溪流與松風(fēng),靜夜相颼飗。
別家賴歸夢,山塞多離憂。
與子且攜手,不愁前路修。
-
宋代:孔平仲 撰
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時嫁柴紹。
高祖起兵反隋,紹與妻謀曰:“尊公欲掃平天下,紹欲迎接義旗,二人同去則不可,吾獨行又俱后害,未知機如何?”妻曰:“公宜速去。
予一婦人,臨時自為計。
”紹即間行至太原投高祖。
妻乃歸酃縣,散家資,起兵以應(yīng)高祖,得兵七萬人,頗多為女子,與太宗俱圍京城,號曰娘子軍。
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