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岑參
臨池見蝌斗,羨爾樂有馀。
不憂網(wǎng)與釣,幸得免為魚。
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書。
-
唐代:李紓
秩禮有序,和音既同。
九儀不忒,三揖將終。
孝感藩后,相維辟公。
四時(shí)之典,永永無窮。
-
唐代:鄭巢
暮過潭上寺,獨(dú)宿白云間。
鐘磬遙連樹,星河半隔山。
石中泉暗落,松外戶初關(guān)。
卻憶終南里,前秋此夕還。
-
唐代:羅隱
陰云薄暮上空虛,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異時(shí)開霽后,玉輪依舊養(yǎng)蟾蜍。
-
唐代:吳融
去年花下把金卮,曾賦楊花數(shù)句詩。
回首朱門閉荒草,如今愁到牡丹時(shí)。
-
唐代:徐夤
聽話金仙眉相毫,每來皆得解塵勞。
鶴棲云路看方貴,僧倚松門見始高。
名利罷燒心內(nèi)火,雪霜偏垢鬢邊毛。
銀蟾未出金烏在,更上層樓眺海濤。
-
唐代:于鄴
星漢欲沈盡,誰家砧未休。
忽聞涼雁至,如報(bào)杜陵秋。
千樹又黃葉,幾人新白頭。
洞庭今夜客,一半?yún)s登舟。
-
唐代:任翻
古井碧沈沈,分明見百尋。
味甘傳邑內(nèi),脈冷應(yīng)山心。
圓入月輪凈,直涵峰影深。
自從仙去后,汲引到如今。
-
清代:方以智
同伴都分毛,麻鞋獨(dú)入林。
一年五變姓,十字九椎心。
聽?wèi)T干戈信,愁因風(fēng)雨深。
死生容易事,所痛為知音!
-
唐代: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yuǎn)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shí)。
-
清代:鄭燮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下年 一作:明年)
-
唐代: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云尋古道,倚石聽流泉。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dú)自下寒煙。
-
唐代:韓愈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而恥學(xué)于師。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br>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shí),學(xué)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