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久的詩詞(33首)

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
元代:張可久哀箏一抹十三弦。
飛雁隔秋煙。
攜壺莫道登臨晚,雙雙燕、為我留連。
仙客玲瓏玉樹,佳人窄索金蓮。
瑯瑯新雨洗湖天。
小景六橋邊。
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
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當年。 -
元代:張可久小樓還被青山礙,隔斷楚天遙。
昨宵入夢,那人如玉,何處吹簫。
門前朝暮,無情秋月,有信春潮。
看看憔悴,飛花心事,殘柳眉梢。 -
元代:張可久東風西子湖邊路,白發(fā)強尋春。
盡教年少,金鞭俊影,羅帕香塵。
蹇驢破帽,荒池廢苑,流水閑云。
惱余歸思,花前燕子,墻里佳人。 -
元代:張可久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
洞庭歸興,香柑紅樹,鱸膾銀絲。
白家池館,吳王花草,長似坡詩。
可人憐處,啼鳥夜月,猶怨西施。 -
元代:張可久笙歌蘇小樓前路,楊柳尚青青。
畫船來往,總相宜處,濃淡陰晴。
杖藜閑暇,孤墳梅影,半嶺松聲。
老猿留坐,白云洞口,紅葉山亭。 -
元代:張可久西風吹得閑云去,飛出爛銀盤。
桐陰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團團。
鴻都人遠,霓裳露冷,鶴羽天寬。
文生何處,瓊臺夜永,誰駕青鸞。 -
元代:張可久龍湫山上云屯寺,別是一乾坤。
檜參百丈,雪深半尺,梅瘦三分。
幾時親到,松邊弄水,月下敲門。
相思無奈,煙蘿洞口,立盡黃昏。 -
元代:張可久西風曾放藍溪棹,月冷玉壺秋。
粼粼淺水,絲絲老柳,點點盟鷗。
翰林新畫,云山古色,老我清愁。
淡煙渾似,以高祠下,七里灘頭。 -
元代:張可久寺下蒼山蹲玉幾。
兩兩髯龍,澗底*云起。
矮屋低垣祠短李。
舊題名勝今余幾。
駁石闌干曾遍倚。
出沒煙蕪,見客青黿喜。
隱隱蕉花修竹里。 -
元代:張可久一行秋思,記孫登當日,山中琴趣。
誰識吾宗,父老子、自制寸金皮鼓。
*截孤篁,絲抽獨繭,替盡琵琶譜。
輕攏慢捻,西湖何限懷古。
堪笑錦瑟無端,繁弦五十,撩亂春云縷。
得似嘈嘈么鳳語,只手換宮移羽。
絕藝無雙,法門不二,喜遇知音侶。
燈窗對影,為君挑盡寒雨。 -
元代:張可久倚欄桿不盡興亡。
數(shù)九點齊州,八景湘江。
吊古詞香,招仙笛響,引興杯長。
遠樹煙云渺茫,空山雪月蒼涼。
白鶴雙雙,劍客昂昂,錦語瑯瑯。 -
元代:張可久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歸興,香柑紅樹,鱸銀絲,白家池館,吳宮花草,可似當時,最憐人處,啼鳥夜月,猶怨西施。
-
元代:張可久勝花時。
臨風渺予思。
厭春妍、紅嬌綠姹,鉛花只恁輕施。
濕模糊、難描樹影,白**、盡改松姿。
裙濺冰泥。
鞋翻粉印,浣紗人倦洗胭脂。
青山老、丹移玉井,何處葛公祠。
斷橋外、頻催畫槳,誤擊瓊枝。
憶當年、阿蘇小小,鸞簫能品參差。
紫云娘、雙歌獻酒,綠蓑翁、獨釣成詩。
樓殿搖空,管弦作市,樂天有句寄微之。
觀未足,朱簾盡卷,情怕雨絲絲。
誰呵手、戧金紅上,裝個獅兒。 -
元代:張可久翠袖清風品玉笙。
羅裙涼月按瑤箏。
少年不飲若為情。
老眼那知誰爾爾,小樓無復舊卿卿。
石林高臥聽松聲。 -
元代:張可久青苔古木蕭蕭,蒼云秋水迢迢。
紅葉山齋小小。
有誰曾到?
控梅人過溪橋。 -
元代:張可久扣舷驚笑,想當年行樂,綠朝紅暮。
麴院題詩,人去遠、別換一番歌舞。
鷗占涼波,鶯巢小樹,船閣鴛鴦浦。
畫橋疏柳,風流不似張緒。
閑問蘇小樓前,夕陽花外,歸燕曾來否。
古井香泉秋菊冷,坡后神仙何許。
醉眼觀天,狂歌喝月,夜喚西林渡。
穿云笛響,背人老鶴飛去。 -
元代:張可久碧淵湖上小崆峒。
人在水精宮。
提壺莫惜鶯邊醉,蝶困花、來往匆匆。
一餉顛風狂雨,滿山怨紫愁紅。
仙翁來憩白云中。
春色已成空。
五更正結(jié)花心夢,且遲教、童子鳴鐘。
明日涼音渡口,綠楊影里推篷。 -
元代:張可久六橋如畫,看地雄兩浙,人驕三楚。
誰隔荷花,聽水調(diào)、蘭棹采蓮船去。
鶴舞盤云,虹消歇雨,一縷南山霧。
冷香凝綠,嫩涼生滿庭宇。
猶記醉客吹簫,自蘇郎去后,別情無數(shù)。
明月天壇塵世遠,青鳥替人傳語。
玉解連環(huán),書裁折疊,沒放相思處。
裴公亭上,詩來還是懷古。 -
元代:張可久乾坤俯仰,賢愚醉醒,今古興亡。
劍花寒,夜坐歸心壯,又是他鄉(xiāng)。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
龍山上,西風樹響,吹老鬢毛霜。 -
元代:張可久篷窗風急雨絲絲,悶捻吟髭。
淮陽西望路何之?無一個鱗鴻至,把酒問篙師。
迎頭便說兵戈事。
風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樓,焚了茶肆,柳營花市,更呼甚燕子鶯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