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的詩詞(2927首)

梅堯臣的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宋代:梅堯臣東方有野父,禳田一豚蹄。
復操一盂酒,祝谷滿吾棲。
百金請救兵,所欲奢所齎。
彼何滑稽生,仰天獨笑齊。 -
宋代:梅堯臣一身頭面間,所用蓋有長。
兩耳主於聰,兩目主於光。
維鼻主於嗅,維舌主於嘗。
以耳辨黑白,以目分宮商。
以鼻識酸咸,以舌聞嗅香。
各各反爾用,安得無悲傷。
此能而兼彼,自勞由不量。
寄言世上人,欣欣蹈其常。 -
宋代:梅堯臣西方有鳥鼠,生死同穴居。
物理固不測,孰言飛走殊。
雄雌豈相匹,飲啄豈相須。
一為枝上鳴,一為莽下趨。
茍合而異向,世道當何如。 -
宋代:梅堯臣梧桐在井上,蟋蟀在床下。
物情有與無,節(jié)候不相假。
寥寥風動葉,颯颯雨墮瓦。
耳聽心自靜,誰是忘懷者。 -
宋代:梅堯臣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
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
勢利壓山岳,難屈志士腸。
男兒自有守,可殺不可茍。 -
宋代:梅堯臣故人留雅曲,今與新人彈。
新人聽不足,復使後人歡。 -
宋代:梅堯臣林中即鹿人,常為虎所即。
虎豈援鹿者,亦各求其食。
趨利不顧害,禍患安可息。
古來遯世土,輕彼用智力。 -
宋代:梅堯臣朔云生晚雨,臘霰集狂風。
不數(shù)花多出,安知天更工。
漫階夜已積,萬物曉初蒙。
誰憶新豐酒,乘驢灞水東。 -
宋代:梅堯臣汝墳貧家女,行哭音凄愴。
自言有老父,孤獨無丁壯。
郡吏來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龍鐘去攜杖。
勤勤囑四鄰,幸愿相依傍。
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強。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質無以托,橫尸無以葬。
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
拊膺呼蒼天,生死將奈向。 -
宋代:梅堯臣斗覺瓊枝瘦,慵開寶監(jiān)妝。
臨風恐僊去,倚扇怯歌長。
綠桂薰輕服,靈符佩縹囊。
西鄰空自賦,不解到君傍。 -
宋代:梅堯臣主人有十客,共食一鼎珍。
一客不得食,覆鼎傷眾賓。
雖云九客沮,未足一客嗔。
古有弒君者,羊羹為不均。
莫以天下士,而比首陽人。 -
宋代:梅堯臣苦楝樹,青鵓鴣。
啄鹽土,鳴嗚嗚。
老鴉銜茶子,爭噪落嶺隅。
不覺茶滿山,漁利入江湖。
鹽由鵓鴣起,茶由老鴉趨。
誘以觸禁網(wǎng),二鳥誰與誅。
東家月吐明,西家犬爭吠。
月兔在中天,曾何競窺穢。
姮娥雖夜行,莫比淫奔廢。
呶呶籬下音,胡不鈐其喙。 -
宋代:梅堯臣江南臘月前溪上,照水野梅多少株。
艷薄自將同鵠羽,粉寒曾不逐蜂須。
桃根有妹猶含凍,杏樹為鄰尚帶枯。
楚客且休吹玉笛,清香飄盡更應無。 -
宋代:梅堯臣已先群木得春色,不與杏花為比紅。
薄薄遠香來澗谷,疏疏寒影近房櫳。
全枝惡折憎鄰女,短笛橫吹怨楚童。
墜萼誰將呵在鬢,蕊殘金粟上眉蟲。 -
宋代:梅堯臣似畏群芳妒,先春發(fā)故林。
曾無鶯蝶戀,空被雪霜侵。
不道東風遠,應悲上苑深。
南枝已零落,羌笛寄余音。 -
宋代:梅堯臣生汝父母喜,死汝父母傷。
我行豈有虧,汝命何不長。
鴉雛春滿窠,蜂子夏滿房。
毒螫與惡噪,所生遂飛揚。
理固不可詰,泣淚向蒼蒼。 -
宋代:梅堯臣風驅暴雨來,雷聲出云背。
若決千仞溪,追奔下天鎧。
堂堂亞夫軍,吳楚不足碎。
旱氣沃原田,煩蒸洗闤闤。
深料生注射,聚沬猶壅礙。
青蔥草樹鮮,斷歿虹霓在。
向晚留霽暉,天容染新黛。 -
宋代:梅堯臣自余居田野,未免病與貧。
常把神農(nóng)書,每以藥物親。
處方猶持法,義比君使臣。
但恨無余資,豈及療我鄰。
筆頭不中書,聊可備急人。
昨日除吏來,吾邦為長民。
欲溺復燃灰,敗筆前已陳。 -
宋代:梅堯臣每見昭亭壁,高璩筆墨存。
丹青虛格里,云霧碧紗痕。
鳥屎常愁污。
蟲絲幾為捫。
貴來曾改觀,世故有誰論。 -
宋代:梅堯臣伍員奔吳日,蒼皇及水濱。
彎弓射楚使,解劍與漁人。
抉目觀亡國,鞭尸失舊臣。
猶為夜?jié)瑏硗俅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