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李清照
小院閑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
倚樓無語理瑤琴,遠(yuǎn)岫出山催薄暮。
細(xì)風(fēng)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
唐代: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1]
楊柳堆煙,[2]
簾幕無重數(shù)。
玉勒雕鞍游冶處,[3]
樓高不見章臺路。
[4]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5]
-
宋代: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1]
羅幕輕寒,[2]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3]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4]
山長水闊知何處。
-
宋代:朱淑真
獨行獨坐。
獨倡獨酬還獨臥。
佇立傷神。
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
淚洗殘妝無一半。
愁病相仍。
剔盡寒燈夢不成。
-
宋代: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
鳳幃寂寞無人伴。
愁悶一番新。
雙蛾只舊顰。
起來臨繡戶。
時有疏螢度。
我謝月相憐。
今宵不忍圓。
-
宋代:張先
樓倚春江百尺高。
煙中還未見歸橈。
幾時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飛風(fēng)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
日長才過又今宵。
-
宋代:寇準(zhǔn)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
紅英落盡春梅小。
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裊。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
菱花塵滿慵將照。
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
唐代:沈佺期
盧家少婦郁金香,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
元代:喬吉
紺云分翠隆蹉絲,玉線界宮鴉翅。
露冷薔薇曉初試。
淡勻脂,金篦膩點蘭煙紙。
含嬌意思,殢[1]人須是,親手畫眉兒。
-
宋代:陸淞
臉霞紅印枕。
睡覺來、冠兒還是不整。
屏間麝煤冷。
但眉峰壓翠,淚珠彈粉。
堂深晝永。
燕交飛、風(fēng)簾露井。
恨無人,與說相思,近日帶圍寬盡。
重省。
殘燈朱幌,淡月紗窗,那時風(fēng)景。
陽臺路迥。
云雨夢,便無準(zhǔn)。
待歸來,先指花梢教看,卻把心期細(xì)問。
問因循、過了青春,怎生意穩(wěn)。
-
宋代:陳東甫
花深深。
柳陰陰。
度柳穿花覓信音。
君心負(fù)妾心。
怨嗚琴。
恨孤衾。
鈿誓釵盟何處尋。
當(dāng)初誰料今。
-
唐代:閻選
秋雨秋雨,無晝無夜,滴滴霏霏。
暗燈涼簟怨分離,妖姬,不勝悲。
西風(fēng)稍急喧窗竹,停又續(xù),膩臉懸雙玉。
幾回邀約雁來
時,違期。
雁歸,人不歸。
-
元代:王寂
回文錦字殷勤織。
歸鴻點破晴空碧。
上盡最高樓。
闌干曲曲愁。
黃昏猶佇立。
何處砧聲急。
強欲醉烏程。
醒時月滿庭。
-
元代:王庭筠
雙喜鵲。
幾報歸期渾錯。
盡做舊愁都忘卻。
新愁何處著。
瘦雪一痕墻角。
青子已妝殘萼。
不道枝頭無可落。
東風(fēng)猶作惡。
-
元代:徐再思
玉環(huán)夢斷風(fēng)流事,銀燭歌成富貴詞。
東風(fēng)一樹玉胭脂,雙燕子,曾見正開時。
-
明代:馬湘蘭
自君之出矣,怕聽侍兒歌。
歌入離人耳,青衫淚點多。
-
唐代:李白
君為女蘿草,妾作兔絲花。
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fēng)斜。
百丈托遠(yuǎn)松,纏綿成一家。
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蘿發(fā)馨香,兔絲斷人腸。
枝枝相糾結(jié),葉葉競飄揚。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
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
唐代:白居易
寒月沈沈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
宋代:蘇軾
柳庭風(fēng)靜人眠晝。
晝眠人靜風(fēng)庭柳。
香汗薄衫涼。
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碗藕。
藕碗冰紅手。
郎笑藕絲長。
長絲藕笑郎。